1.长江重要湿地保护。实施长江湿地资源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严格控制长江湿地资源征收、占用。到2025年,建立长江湿地名录和分级管理体系,长江湿地保有量不少于1.64万公顷,长江自然湿地保有量不少于1.61万公顷,长江湿地保护率达65%。
2.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是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也是抢救性保护自然湿地的主要形式,更是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稳步提升的有力举措。全市拟通过设立永久性界碑、宣传标牌,开展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湿地征占用巡护等措施,建设湿地保护小区20处以上。
3.湿地公园建设。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优势,注重近自然景观维护和区域生态系统平衡、野生动植物种群协调发展,在沿江和里下河地区,加快建设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多功能的湿地公园。全市力争新建省级湿地公园1个,自然湿地保护率稳定在60%以上。到2035年,全市建立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
(二)湿地生态修复。加强长江沿岸、里下河腹地湖荡群等区域退化湿地生态修复,通过疏通水系、退渔还湖、退圩还湿等措施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推进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退化湿地、小微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修复,修复村居一线沟塘渠洼等微型湿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四五”期间,全市完成湿地修复666.7公顷(其中长江湿地修复20公顷),建设小微湿地20处。到2035年,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升。
表5-4“十四五”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表
单位:公顷、个
市(区) 退化湿地修复 湿地保护小区 小微湿地
合计 666.7 20 20
海陵区 20.0 2 1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6.7 3 1
姜堰区 100.0 2 3
靖江市 166.7 4
泰兴市 133.3 4
兴化市 240.0 13 7
(三)湿地宣教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有组织地开展认识湿地、保护湿地的全民性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包括省、市、市(区)三级辐射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公众媒体、深入社区、设置标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继续加强以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为主阵地的科学监测和科普宣教能力建设,结合每年“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禁渔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湿地普法宣教活动。组织编制泰州市湿地保护科普宣教材料,展示宣传泰州湿地及其动植物资源、保护修复成效和湿地历史人文等。到2035年,泰州市湿地科普宣教形式和内容明显增加,宣传效果持续增强。
四、林业资源保护工程
着力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林业防灾减灾与安全生产等工作。
(一)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构建市、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制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实现林业资源“一增、二保、三防”目标(“一增”就是增森林蓄积量,“二保”就是保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保有量稳定,“三防”就是严防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2.严格林地和森林保护。开展林草湿综合监测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完成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成果对接融合。加快省级公益林优化调整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实施,落实林地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使用定额管理,规范省级公益林调整、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管理,稳定林地保有量和省级公益林面积。认真实施森林经营规划,规范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十四五”森林采伐限额,确保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依法查处林业违法行为,开展以案释法和普法宣传,积极营造保护生态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自然保护地管理。完成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库,编制或修订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并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做好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构建自然保护地分级分类管理体制,加强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巡护监测能力,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与自然保护地科学管理水平。“十四五”期末,力争新增省级以上自然公园1个,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上升至0.8%。到2035年,力争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上升至1%。
(三)森林防火等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森林防火科普、宣传、教育。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化森林防火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森林火灾防控、处置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加强2个国有林场、4个自然保护地等重点森林经营单位(区域)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基础设施、林火阻隔、野外火源管理、扑救处置和火情监测等体系建设力度。完成全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评估和防治区划。“十四五”期间,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确保无重大森林火灾及人员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信息化支撑四大体系建设。提升3个国家中心测报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靖江市省级测报点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加大植物检疫执法检查力度,扎实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调入复检工作。开展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银杏超小卷叶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推进防治工作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无害化防治。综合运用林业有害生物自动识别、野外远程监测、固定翼无人机、gis和数据统计分析等高新技术手段,提升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十四五”期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8%以上,成灾率控制在1.8%以下,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率100%。到2035年,全市构建完备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防治和信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