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精致农业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黄山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品牌价值,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在农业全面升级中培育“田园徽州”精致农业新优势。

  第一节 聚焦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要求,立足农业生产力布局基础,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区县协同发展,打造“六业千亿”产业体系,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茶产业空间布局。以黄山高新区为核心,辐射休宁经开区、九龙工业园、徽州区,发展小罐茶、中茶谢裕大为龙头的徽茶精制智能加工集聚区;以休宁县经开区和歙县经开区为核心,分别辐射休宁商山镇、蓝田镇、歙县王村镇、杞梓里镇等,发展松萝、新安源、薇薇、开神、金昱茗、友宸为龙头的出口眉茶加工贸易集聚区;以黄山区工业园区和黄山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县,发展华绿园、荷琇生物、萃华科技、光明为龙头的徽茶深加工集聚区; 以徽州区富溪乡、杨村乡、歙县溪头镇、许村镇、黄山区汤口镇、乌石镇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县,发展谢裕大、光明、紫霞、浮溪人家等为龙头的黄山毛峰核心加工集聚区;以祁门县历口、闪里、箬坑、平里、祁门经开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县,发展天之红、祥源、茶红天下、祁雅为龙头的祁门红茶加工物流集聚区。

  菊花产业空间布局。以休宁县蓝田镇、歙县许村镇和溪头镇、徽州区潜口镇为重点,打造1000亩以上菊花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基地5个以上,建成全市菊花产业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的样板,辐射带动9万亩菊花绿色种植,即:歙县以许村镇、溪头镇、桂林镇、富堨镇、北岸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乡镇5万亩大基地板块;休宁县以蓝田镇、海阳镇、齐云山镇为重点,辐射带动渭桥乡、源芳乡、溪口镇等乡镇4万亩大基地板块。

  中药材产业空间布局。依托黄山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重点发展黄山贡菊、祁黄精(多花黄精)、祁白术、绿萼梅、徽灵芝等“徽五味”道地中药材。徽州区重点发展黄山贡菊、铁皮石斛产业;黄山区重点发展龙门乡三口镇多花黄精、徽灵芝产业;歙县重点发展黄山贡菊和绿萼梅产业;祁门县重点发展祁黄精、祁白术产业,形成一批黄山特色中药材名优品牌。

  林特产业空间布局。在天目山脉重点发展山核桃;在黟县、徽州区、黄山区等地发展香榧;因地制宜发展油用牡丹、油用玫瑰等。休宁县、祁门县重点发展箬叶采集和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徽州区、黄山区、黟县重点发展竹笋采集加工,加快笋罐头、笋干等系列绿色食品开发。

  果蔬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具有黄山特色的三潭枇杷、三口柑桔、黄山猕猴桃、徽州雪梨、富岱杨梅等比较优势明显果品;以屯溪区城郊、徽州区岩寺、西溪南、潜口、歙县桂林、富堨、休宁县海阳、万安、黄山区仙源为重点区域抓好城郊精致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以祁门县西路5个乡镇、黄山区焦村、休宁榆村等为重点,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在山区和半山区,利用小气候,发展高山蔬菜及黄山竹笋、黄山蕨菜等,在休宁五城等地发展茶干生产。

  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以黟县柯村镇、休宁县蓝田镇、歙县杞梓里镇为核心区域,发展建设皖南花猪商品猪生产基地;利用徽州区“中国蜜蜂之乡”品牌资源优势,带动黄山区、黟县、休宁、歙县、祁门县等山区乡镇打造皖南中蜂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打造黄山市现代蜂产品加工中心和蜂具产品加工中心。

  水产养殖业空间布局。依托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在板桥、汪村、岭南、山斗、龙田等山泉流水养鱼传统养殖区。发展环黄山及太平湖、牯牛降及阊江流域、漳河-休宁河、黟县清溪河流域、跨丰乐-富资-杨之等流域6个山泉流水养鱼产业示范区。

  粮油产业空间布局。在黄山区、休宁县、黟县等传统水稻主产区,推进再生稻、有机、功能性等优质专用水稻种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模式,实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订单生产,专收专储、特色加工,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打造绿色生态稻米基地;在丘陵和半山区,适度扩大鲜食玉米、薯类等旱粮作物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依托20个重点区域油菜示范片和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打造徽州特色油菜花海,建设特色油料基地,带动乡村旅游,优化产品品质,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专栏二 “六业千亿”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茶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茶产业集群基本建成,茶产业生产端、加工营销端和主体端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名茶之都”功能逐步显现,茶文化氛围愈加浓郁,全产业链升级优化,基本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82万亩左右,实现茶叶(干毛茶)产量5万吨,一产产值54亿元,综合产值300亿元。

  重点任务:1.优化提升茶生态。2.创新发展茶加工。3.做大做强茶主体。4.培育提升茶品牌。5.做活做优茶市场。6.挖掘弘扬茶文化。7.依靠支持茶科技。8.推深做实茶长制。

  (二)中药材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皖南绿色生态药源基地基本建立,“六化”目标基本实现(种源良种化、药材道地化、种植生态化、发展规模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六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中药产品制造、中药创新研究开发、中药产业融合发展)。全市中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70亿元,其中: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中药工业及衍生品研发生产能力有较大提升,实现产值30亿元;中医药药旅融合和健康养生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产值15亿元。

  重点任务:1.强化药材资源保护。2.建设绿色生态药源基地。3.提升研发加工能力。4.培育引进行业龙头。5.打造品质品牌优势。6.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养殖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生猪出栏64万头、肉蛋奶产量达12万吨、水产品产量1.5万吨,构建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现代产业体系。养殖业综合产值达150亿元,塑造成特色最显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重点任务:1.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创建行动。2.实施现代种业提质行动。3.实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4.实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5.实施养殖环节疫病防控提升行动。6.实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行动。7.实施养殖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行动。8.实施开展各方交流与合作行动。

  (四)林特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建成一批最美果园,林特“小产区”优势更加显著,林特产品精深加工升级优化,“林特 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全市水果、木本油料、竹林及食用菌(菜)等种植面积发展到178万亩,其中水果13万亩、木本油料50万亩、竹林115万亩,全市林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

  重点任务:1.实施林特品牌提升工程。2.实施林特产业基地提升工程。3.实施林特经营主体提升工程。4.实施三产融合提升工程。5.实施科技推广创新工程。

  (五)农旅乡愁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打造20个市级农旅特色产业乡镇,创建100个左右具有黄山特色的a级景区村庄,培育5000户农旅经营主体,带动5万以上劳动力就业,力争实现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350亿元以上。

  重点任务:1.优化农旅融合产业结构。2.培育农旅融合发展主体。3.实施农旅融合六大工程。

  (六)数字乡村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数字乡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

  重点任务:1.建设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园区。2.推动一批特色村镇建云上云。3.培育一批数字农业经营主体。4.培育一批数字乡村新农人。5.推广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

  第二节 聚焦茶产业,打造核心增长极

  打造核心生产基地。围绕“中国名茶之都”,高质量建设徽茶产业集群,坚持“小产区”生产理念,重点打造黄山毛峰茶产区、太平猴魁茶产区、祁门红茶产区、屯绿(出口眉茶)产区、歙县大方茶产区、歙县滴水香茶产区、黄山松萝新安源有机茶产区、黄山白茶产区、黄山珠兰花茶产区、黄山黑茶(安茶)与石墨茶产区等十大特色产品基地。

  打造加工物流集聚区。围绕产业集群加工物流环节,规划发展徽茶精制智能加工集聚区、出口眉茶加工贸易集聚区、徽茶深加工集聚区、黄山毛峰核心加工集聚区、祁门红茶加工物流集聚区等五大加工物流集聚区。加快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植采摘到生产加工、从仓储物流到流通销售的全程追溯链条,实现茶叶产地认证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中有机茶认证面积10%以上,获证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率先实现茶叶“三品一标”产品全程可追溯。强化质量管控,实施数字茶业与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嵌入茶产业发展,建设黄山名茶“茶云”大数据中心,融合“云上茶园、云上茶品、云上商城、云上组织、茶业信息、徽茶文化”等板块,面向政府、茶企、社会公众、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的信息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