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稳妥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计划

  坚持“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制原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改革创新,有效盘活闲置农房,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深入调查,摸清闲置农房底数。依法依规,积极稳妥解决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村集体开发为基础,鼓励村民将拥有的合法闲置农房整体或者部分,以入股的方式,交由村集体进行统一开发经营。突出社会资本开发利用,引导农户自愿有偿流转,鼓励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盘活闲置农房,选择若干个村或者若干幢闲置农房,统一流转,集中开发,形成一整套盘活闲置农房的机制制度、方法途径、模式流程,为民营资本参与盘活闲置农房提供样板。全面落实宅基地乡镇政府审批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总结推广歙县、休宁盘活闲置农房试点经验,完善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机制。统筹谋划,大力发展闲置农房利用业态。针对农房闲置率超过30%或是整村闲置的,重点发展研学修学、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针对农房闲置率30%以下的,重点发展农事体验、民宿客栈、摄影写生、物业租赁、电商物流产业等业态;针对闲置率低于5%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拆、治和复垦”,加强村庄整治,集中打造一批研学养生居住地、民宿客栈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艺术创作中心和田园综合体。出台闲置农房流转交易管理办法,依托市、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按照市场原则,采用议价、竞价、挂牌、拍卖等方式规范流转闲置农房,统一出具《交易鉴证书》《流转农房经营权证》,确保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宅基地执法管理,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坚决遏制农村新增违规建房行为,力争形成布局合理、审批规范、风貌可控、村庄美丽的农村建房格局。

  第八章 强化价值引领,打造新时代“新农人”

  按照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广纳英才、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原则,大力培育致富能人、产业技人、传承匠人、运营达人、乡风贤人、党建强人、帮扶智人、励志农人等“新农人”,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吸引促进农业农村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使他们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生力军。

  第一节 大力培养高素质“绿领”

  吸引“雁归兴乡”创业就业。整合各类创业资源,支持大学生、科研人员、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以及其他群体创业创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各类群体到农村创业创富提供舞台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通过投资、技术服务、入股以及招商等形式,共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业态。为返乡人才创业就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政策落实等“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农民工成功创业人士推荐乡村发展项目,提供全方位创业政策支持,引导他们回报家乡、投资家乡、发展家乡。对乡村人才返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返乡创业人员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的,按照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予优惠和奖励。

  加大产业发展带头人提升。聚焦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培育标杆型高素质农民队伍,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和就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为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树立榜样。重点在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家乐民宿经营业主、农村电商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生产经营能手中遴选培育一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实行分类型、分层次、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

  加强乡村工匠培育发展。推进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培育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重点围绕农村新型服务业、乡村治理建设人才、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讲解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挖掘培养,打造一批黄山毛峰茶艺师、徽州三雕工匠、徽派建筑师、徽菜名师、黄山臭鳜鱼、徽州火腿、深度毛豆腐、五城豆干等黄山特色工匠和徽州美食名品品牌。充分发挥乡土工匠能手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他们的特长、技能和影响力, 通过开设传习基地、师徒传承等方式,吸引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各类行业并掌握技能。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

  推动能人乡贤进村帮扶。引进培育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从事农村产业经营、社会公益等活动。畅通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以“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社工人才等有德有为有位,可耕可读的贤人志士,回馈故里、服务乡村,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注重乡村“领头雁”提升。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吸引选拔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兼职,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推动每个村“两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学生。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有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为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两代表一委员”,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专栏七 “新农人”聚力工程

  1.实施“新农人”分类建库计划,通过招才引智、推荐挖掘、本土培育,以致富能人、产业技人、传承匠人、运营达人、乡风贤人、党建强人、帮扶智人、励志农人等“新农人”为主,明确入库对象和标准,建立动态可更新的数据库。

  2.实施“新农人”培训计划,加强农村电商、产业技能、农业技术等培训,力争到2025年完成1万名“新农人”培训。

  3.实施“新农人”点亮乡村计划,通过各类人才汇聚乡村、农村改革赋能乡村,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让农民走上致富增收的“共同富裕路”。

  第二节 加快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加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谐”等文明实践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集中解决小城镇居民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德业相助、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强化文明村镇创建的延伸、提升、扩面、成网,打造农村文明示范带。实施农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健康家庭建设,开展先进模范选树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推进农村诚信建设,用好村规民约、乡风评议等载体,重点发掘和宣传乡村诚信的先进典型,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引导农民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挖掘徽州民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宣传栏、互联网、微信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进一步宣传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挖掘徽州地区乡规民约、传统家规家训的时代价值,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大力弘扬先贤的道德风范和高风亮节,激活传统徽文化优秀基因,培育新时代乡贤文化,大力推进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建设。通过乡村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基层群众自觉行动的指南。

  多形式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等要求,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演、送戏下乡等平台载体,完善配置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全民健身设施。提高农民参与度和获得感,创新提升农民丰收节活动质量,常态化开展各类乡村节庆、公共文旅、农民健身、公共卫生推广、科普宣传和耕读教育等活动。组织具有徽州特色的体育赛事。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利用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本地民族文化,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民俗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农村文化生机活力,树立和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室)、体育馆(场)的引领作用,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和文体工作者创作更多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娱、健身项目。

  第三节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实施百镇千村万户增收富民工程,兜住兜牢农村弱势群体生活底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