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条 深入推进道路停车改革

  1.继续推进路内车位电子化收费改革。实现全区既有路内停车位改革全覆盖,实行电子收费,纳入政府非税管理,并推动区域停车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道路停车位施划工作。

  2.建立路内停车泊位定期评估制度,提高车位使用率。在“十四五”时期,除继续推进路内车位电子化收费改革外,还须重点对设置路内停车位的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分析其车位入位率、车位周转率等指标,将分析结果作为调整的依据,优化调整周转率不高的车位,加大对道路停车不入位的执法力度,动态调整路内车位的施划,提高车位利用率。

  第25条 推广实施错时共享停车

  “十四五”时期开展朝阳区停车设施登记工作,完善登记实施指南和调查底图编制手册,同步推进公共停车场动静态数据接入和车位共享,形成全区统一停车资源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将全区备案经营的公共停车场车位实时动态数据接入区域停车诱导系统,与从事停车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向社会发布公共停车场车位使用状态情况;依据数据库,建设区级停车共享app,可开展商业、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不同性质场所的错时停车示范点,并以停车app向车主发布闲置车位信息,实现泊位闲置时段错时共享,盘活现有存量泊位,打造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样板。

  第四节 优化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提升出行品质

  “十四五”时期朝阳区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理念,围绕十五分钟生活圈、学校医院、轨道车站、高端产业功能区、滨水区、休闲绿地等区域进行分类施策,提高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环境,充分发挥步行和非机动车在“最后一公里”出行的优势,建设连续安全、便捷可达、舒适健康、全龄友好的慢行系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第26条 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路权

  1.围绕十五分钟生活圈、学校、医院和轨道车站及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环境整治,塑造高品质的步行和非机动车友好出行环境。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环境整治主要是解决中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应重点从统筹路内停车与慢行空间资源、规范街道附属设施设置、协调公交车与自行车路权、治理交通违法行为四个方面加强步行和非机动车路权保障,缓解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

  2.对于重点产业功能区,建立高连续性、高可达性、高识别性的慢行系统。重点产业功能区,因服务就业人群而衍生的服务人群、外来办公及访客人群等,应以“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高连续性、高可达性”为目标,同时强调高识别性。将重点产业功能区打造成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标杆示范区,通过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和就业环境,体现区域特质和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对于滨水区、休闲绿地,建设适宜步行、非机动车出行的绿道系统,营造安静、整洁、安全、舒适、优美的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环境。结合绿化景观或滨水空间设置独立的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提升沿线景观效果,盘活现有城市滨水和休闲绿地空间资源,适宜步行、非机动车出行的绿道系统,提升亲水、近绿体验。通过将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绿道、滨水慢行路之间的节点打通,逐步形成三网融合的慢行系统。

  第27条 积极引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

  继续实施总量调控政策,优化企业运营考核标准,建立与秩序管理相挂钩的企业车辆配额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开展秩序整治专项治理,分期分批推进停放区优化设置和电子围栏建设,引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行状态的一体化监测、自动识别预警、调度和辅助决策。

  第28条 加强低碳交通系统建设

  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充电桩和加气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进一步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减少汽车尾气、噪音等造成的交通污染,实现交通节能减排目标。

  第五节 加强交通精细化治理,提升交通出行品质

  随着北京市不断发展,建成区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交通治理正在实现由增加交通供给的粗放式模式向综合性的精细化模式的转变,“十四五”时期,朝阳区坚持以“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强化城市交通韧性”为目标,持续推进大型商务办公区、重点商圈、重要走廊、重点医院学校、交叉口节点等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打造高效能、高品质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

  第29条 强化交通综合治理

  1.推进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以条块结合的方式优先保障大型商务办公区、重点商圈、重要走廊等区域的交通运行效率和交通出行环境。“十四五”时期在总结cbd、skp华贸、合生汇商圈交通综合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望京、朝外、东坝、豆各庄、酒仙桥、三里屯、青年路、亚奥、蓝港、赛特、东三环等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对区域道路路网、交通组织、交通设备设施、公共交通、街区景观、停车治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综合改造,同时运用智慧科技手段赋能基础工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让区域交通出行更智能、更通畅、更贴心。

  2.加大对学校、医院的专项治理。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秩序问题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对秩序乱点院、校实施“一校(院)一策”,突出针对性,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优化慢行系统等措施,集中攻关攻坚,畅通上学就医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1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