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质创品牌。坚持喜新不厌旧、扶强不弃弱、抓大不放小,深入推进“上市发展”“贡嘎培优”“提质壮干”“扶幼育苗”梯次培育计划,努力培育一批专项领域的“配套专家”和骨干企业,力争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省级创新型企业8户、规上工业企业12户以上。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聚焦电路板、传感器、显示屏、电池等柔性制造终端器件,细化招商目录和产业地图,着力引进一批柔性制造延链企业。
聚焦增效促转型。深化“亩均论英雄”〔19〕“标准地”〔20〕改革,优化航空港经开区产业布局,加强“插花地”〔21〕开发利用,力争清理低效用地200亩、盘活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园区新招引企业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180万元。围绕主导产业成链发展和重点企业投资方向,精心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工业和技改项目,同步推进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配套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建筑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2.8%、13.8%、15%以上。
(三)坚持激活力、挖潜力,持续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坚定不移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努力构建功能突出、网络健全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培育壮大物流金融业。提档升级南充现代物流园,不断优化园区物流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构建“互联网 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力争新引进头部物流企业2家以上,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000亿元、税收2.5亿元以上。加快发展川东北金融中心,推进金融中心二期、人行“一库一中心”〔22〕等项目建设,力争新签约入驻金融和类金融机构4家以上,存贷款余额突破770亿元,实现保费收入31亿元以上。
做优做活现代商贸业。聚焦“五大商圈”〔23〕,持续推进万达、王府井等消费集聚区建设,规划新建标志性特色街区,不断填充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时尚消费等业态,力争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限上商贸业10家以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积极招引会展中心运营团队,外引内培会展专业人才,举办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品牌展会,促进会展业与商贸业融合发展。
巩固提升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凌云山、鹤鸣山、凤仪湾、六合丝厂等景区业态填充,加快推动六合丝厂国家4a级景区等品牌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嘉陵江国家博物馆落户,全力支持嘉陵江蚕桑丝绸文化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持续擦亮“天下曲流高坪·世界丝绸源点”文旅名片。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智慧文旅项目,促进元宇宙〔24〕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力争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94亿元以上。
(四)坚持稳基本、创示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坚决守护粮食安全。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对接全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田长制”,扎实抓好流出耕地恢复补充,持续巩固撂荒地治理成效,着力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粮食播面56.1万亩、总产量20.8万吨以上。落实“菜篮子”区长负责制,抓好畜禽、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确保出栏生猪57.5万头、蔬菜总产量57.8万吨以上。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总抓手,聚焦农业“五化”〔25〕目标,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启动实施南充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加速推进“走马观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中法农业科技园等园区提档升级,力争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以上、新认定市级及以上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培育引进更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力争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以上,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70.5亿元以上。
努力建设和美乡村。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做好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专项规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26〕,推进亭子口灌区一期等项目建设,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15个,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75%,力争新创建省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4个以上。扎实推进中心镇建设,推动长乐镇和江陵镇创建市级重点中心镇、东观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引领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
(五)坚持拓空间、提品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着力推进新区建设。坚持把临江新区、“六大新城”作为城市建设的着力点,深入推行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加快城市合伙人招引,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推动临江酒店、四代房试点、空港大道续建、临江能谷生态产业区等重点项目实施,力争32个重大城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4.6亿元以上,建成区面积新拓展2平方公里以上。
着力开展城市更新。全面完成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新(改)建雨污管网96公里,城区海绵城市面积占比提升至40%。统筹抓好背街小巷整治、建筑风貌提升、燃气管道改造等工作,启动实施桂清路社区老旧街区综合整治等项目,力争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635户、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720套以上。启动东湖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新增(补)城市绿地1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