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文旅品牌。加快建设东坡文化重要承载地、成都都市圈和大峨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推进虎渡溪休闲农业示范带和汉阳·忆村休闲农业示范带建设,打造休闲乡村游品牌。推进中岩景区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国际竹艺城、汉阳湖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竹里院子创建天府旅游名宿。
三、更强力度推进制造强县,全力建设全国特色先进机械制造产业聚集区
——实施园区提能行动。以经开区扩区为契机,强化园区管理服务和基础配套,提升承载能力。机械产业研发中心建成投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启动物流中心、总部经济区等项目建设。推进低效闲置土地盘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工业项目亩均投资、产出、税收、容积率等用地质效。
——实施项目攻坚行动。聚焦机械制造、竹纤维利用、医药日化等产业,招引项目30个,签约金额90亿元以上。启动西南表处产业园(二期)、斑布健康竹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绿色铸造产业园、立白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彩虹健康产业园,支持企业技改提能,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以上。
——实施培精育强行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新建省级研发平台1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规上企业13家以上,实现单项冠军产品企业零的突破,环龙新材料、四川立白产值分别突破30亿元、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
四、更实举措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联动川南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把提振消费信心、激活消费市场摆在更加优先位置。着力打造竹艺体验、水上运动、四季观萤等消费新场景;持续开展消费促进季活动,支持商贸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推动消费加快复苏。启动电商总部产业园建设,争取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全年网络零售额25亿元以上。
——全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543”⑫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推进优结构、促增量、补空白。支持工业龙头企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实现主辅分离2家以上;推进委外加工产值回流。引进持牌金融机构1家,存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存贷比达60%以上。填补服务业空白行业2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
五、更大决心推进“两山”转化,全力建设全国特色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三源”⑬整治,pm2.5浓度控制在30μg/m3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92%以上;压实“河长”责任,深化“五水”共治⑭,岷江、思蒙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优良及以上;推动农药化肥持续减量。强化“三线一单”⑮管控,推进经开区近零碳排放试点,确保单位能耗持续下降。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做强竹业支撑。开展“斑布1号”良种认定,良种基地达5000亩。加强斑布健康竹产业园配套企业招引,打造全国最大的竹纤维全价循环利用基地。开展“以竹代塑”等科研攻关,破解竹本色生活用纸固废综合利用等技术难题3个以上。重点引进竹包装、竹家居等项目,建设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支持云华竹旅、银海竹木等企业扩能提产,加快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做特竹艺品牌。擦亮“青神竹编”金字招牌,开展竹产品创意设计活动,开发大众适销竹产品20件以上。深化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力争设立全国首个竹藤师职称评审中心。完成竹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投入9亿元实施竹林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竹编特色小镇项目,推动国际竹艺城片区各景点串联成线。竹编产业园区创建省级五星级竹产业园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80亿元。
六、更优品质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力建设滨江宜居宜业现代化县城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投入22亿元,推进滨江新区和白果新城开发;完成城东农贸市场、30个老旧小区改造、18公里雨污混流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建市政道路5公里;推出改善型住房26万平方米。分批分类整治违法建筑,持续整治占道经营等城市“常见病”。城市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8.5万人,城镇化率达50.6%。加强中心镇建设,支持西龙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推进天眉乐高速(青神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g245线青神绕城段,完成“四好农村路”60公里。新建城乡供水管道60公里,实现全域一体化供水全覆盖。启动鸿化堰节水治污综合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冲天槽治理和岷江、思蒙河堤防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新改建10kv电力线路43公里、低压线路75公里,新建充电桩100个。
七、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完成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等四项全国改革试验任务,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取得新进展。深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全国试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省级试点。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围绕主责主业,突出市场化运营,实现规模、利润大提升。加快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提升机械产业、竹产业、乡村振兴研究院实体运行质效,建成人才公寓120套,引进高层次人才80人以上。
——突出对外开放合作。围绕铸造、零部件、表面处理、成套设备等推进链式精准招商,全力招引链主企业、镇园之宝。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700万美元以上。推动特色产业外贸转型发展,支持外向型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