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县第十五届人大

  一次会议大会材料一

  政府工作报告

  在2021年12月11日色达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色达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易西泽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四届县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色达发展进程中极其艰难、极具挑战、极富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攻疾防患、攻城拔寨、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浴火重生的五彩色达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

  五年来,我们凝智聚力战贫困,开创了全面小康的崭新局面。紧盯“消除绝对贫困、确保整县摘帽”的目标要求,以“五个前所未有”的攻坚力度,自觉践行“三个最大”要求,尽锐出战、不胜不休,众志成城啃下了极其坚硬的深度贫困“硬骨头”。

  跑出了扶贫的色达速度。驰而不息推进“五个一批”、22个扶贫专项,累计投入35.9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931个,投入力度之大、实施项目之多前所未有。建成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改造住房7636套,解决了5.4万人的饮水安全和生活用电问题,全县所有乡村实现“五通”全覆盖,农牧民生产生活天翻地覆,贫困乡村基础条件“一步跨千年”。

  探索了战贫的色达模式。驰而不息抓好“六个融合”“十大攻坚”,创新开展生态、产业、金融扶贫,整体推动教育、健康、文化扶贫,统筹实施就业、社保、基础扶贫,“基地 扶贫”“生态 扶贫”“就业 扶贫”等扶贫模式层出不穷,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5682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666元增加到2021年的14324元,年均增长23%以上,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涉藏区县第一,农牧民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汇聚了减贫的色达力量。驰而不息构建“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精准对接交通运输部和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广州市和椒江区东西部协作、温江区对口帮扶,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实质性转变。672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不负使命,铸就了扎根一线、锲而不舍、务实苦干的攻坚精神。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告别繁华都市、温暖家庭、舒适环境,与广大群众一道战风寒、抗缺氧、打硬仗,用爱和奉献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收获了幸福和谐的硕果。

  创造了脱贫的色达成就。驰而不息攻克极其坚硬的深度贫困堡垒,如期完成89个贫困村退出、3785户16757人脱贫的任务和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贫困发生率从32.5%降至0,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彰显了色达力量,诠释了色达奋斗,见证了色达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在反贫困斗争中党的领导的独特组织优势!

  五年来,我们履责担当优生态,开创了山青水绿的崭新局面。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筑牢青藏高原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部署要求,强化高地意识,履行上游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守土尽责谱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生态示范创建迈出重大步伐。在县域国土空间布局上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772.5平方公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0—2030年)》颁布实施,省级生态乡村创建深入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功。连续三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先进县,连续四年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

  生态保护修复实现重大突破。大力实施“六大保护”工程,深入开展“绿满色达”行动,持续推进草原、湿地生态修复,切实加强长江上游“十年禁捕”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省州级自然保护区5个,泥拉坝湿地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湿地”,森林综合覆盖率达32%、草原综合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增加,草地“三化”、水土流失、湿地消退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不断上演。

  生态环境整治取得重大成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累计投资5.2亿元,大力实施“六大治理”工程,建成7345亩的果根塘省级湿地公园,启动炯莫娜吉湿地生态综合治理,治理各类地质灾害10处、森林草原生态194.6万亩,管护国有林249.15万亩,实施庭院绿化2024.7亩,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累计投资近2亿元,实施县城、翁达水源地保护工程,建成县城、洛若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完成县城餐饮行业油污排放治理,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效果明显。重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问题、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个。

  生态治理体系得到重大提升。生态环境部门垂直管理改革纵深推进,全域化、网格化监测格局基本形成,综合评估、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不断完善,条块结合、权责明确、覆盖广泛的监管体系加速构建。全面建立“三管三必须”制度、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等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浓厚氛围。全面建立“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工作机制,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40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