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服务业主引擎。坚持抓示范、育主体、促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争创省级服务业强县、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新增限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成功争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近3900万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1%。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抓项目,持续壮大文旅主导产业,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获评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甜皮鸭、钵钵鸡等4道特色美食入选省级“天府名菜”,亚洲第一高喷泉“水舞秀”精彩亮相,大佛文化广场、六度长廊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坚持建园区、优布局、育业态,推动商贸物流加快发展,完成嘉州商贸物流园区投资7.5亿元,伊藤洋华堂投入运营,美食街区持续升级,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三、聚焦增活力,全面塑造发展优势
我们秉持新发展路径,推进城镇农村协同发展,改善营商环境护航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老城改造,以嘉州市井文化为脉络,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和经济新动能重构,高质量完成7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改造经验获省住建厅通报表扬并在全省进行经验推广。加快新区打造,签订征地拆迁协议600多户,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乐山一职中新校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区在建、拟建项目总投资达190亿元。统筹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场镇提升行动、“厕所革命”、农村“五清”行动(3),建成集镇污水厂(站)23个,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新(改)建1392户,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1%以上,建制村实现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全覆盖。
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推进“一窗综合受理”(4),新设立23个“办不成事”受理窗口,与全国9个省市13个区县签订跨区域通办协议,全区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增至94.3%。深化简政放权,法定和赋予镇(街道)行政权力事项170项,部门、镇街全面完成电子印章申请、制作及授权,完成茅桥镇、大佛街道的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正监督,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立案查办各类知识产权假冒侵权违法案件459件,区市场监管局被评为省级执法办案先进集体。
壮大民营经济。聚焦政策落实,坚持做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持续推动民营经济更好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市场主体培育作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开展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全区新进市场主体约9000个,新办涉税登记企业4078户,新办有税申报户954户,实现区级税收3.5亿元。坚持把激活民间投资作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持续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全区完成民间投资153.4亿元,增长42.3%。2021年,全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约2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51%。
四、着眼优生态,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综合施策推进污染治理,系统谋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之以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巩固污染防治成效。始终坚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要求,持续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化蓝天保卫战,落实应急减排,强化扬尘防治,新增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跨越,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314天,空气质量连续四年实现管控目标“双达标”。深化碧水攻坚战,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深入实施泥溪河、磨池河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各流域水质达到年度管控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深化净土防御战,严格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全面达标。
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责任制 清单制 时限制”要求,抓紧抓实18件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案件整改,现已整改完成17件,剩余1件正按时序进度推进。严格落实“四不两直”(5)暗访工作机制,聚焦大气污染、小河流域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等重点问题开展常态化暗访,发现并整改各类环境问题33起。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立案查处违法行为49起,累计罚没343万余元,解决群众身边环保问题280件。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6),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工作责任,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全区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2.5%。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线一单”制度(7),支持“高新清净”产业发展,共办理审批建设项目21个,办结登记表类建设项目230个。大力实施“美丽嘉州”建设行动,纵深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全区完成绿化造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6%。
五、紧扣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全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强化民生保障能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重点人群,实施“稳岗留工”七条举措(8),市中区被评为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区县。突出劳务品牌打造,“乐山嘉嫂”创成全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4%。持续提升保障水平,实施城乡低保救助、特困供养救助、医疗救助等19万人次,4万余名学生享受“三免一补”政策(9),养老金、救助资金、困难生活补贴等均足额发放。持续改善养老育幼服务质量,在全市率先启动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率先完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全区养老机构增至25家,“一路童行”儿童服务品牌深入人心。高位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区残工委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教育均衡,落实“双减”政策(10),投入7532万元实施教育项目27个,嘉定中学修复工程全面完工,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9所,压减率85.8%。优化医疗供给,成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区肿瘤医院建成投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建设中医馆、中医角25家,区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中医医院。强化安全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防、人防、保密、档案、港澳台外事侨务、工会、妇女、残疾人、青年儿童、新闻出版、地方志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