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4日在江夏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江夏区人民政府区长 舒贵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极其艰难、极不平凡。一年来,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罕见旱情交织叠加,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克难奋进,较好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呈现新亮点、取得新成效。
——稳住经济展现新担当。我们保持定力、专注发展,“五谷”产业集群起势,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产业能级不断壮大,牢牢稳住了经济发展大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总量达11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逆势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新城区第一,再次入围“全国百强区”。
——区域竞争赢得新优势。我们抢抓机遇、危中寻机,系统梳理新时代江夏发展新目标,明确城市发展格局新定位,以“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目标,落实区委“一示范四先行”【1】的实施路径,“车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示范区”纳入武汉都市圈发展重点工作清单,首次入围“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成功摘得“湖北省一类县市区城市吸引力”榜首桂冠。今日的江夏,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比较优势更加突出,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科技创新结出新硕果。我们向高而攀、向新而行,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0亿元、增长12%,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省县域第一,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区”。首款“湖北造”动力储能锂电池在江夏首发、实现量产,瑞科美、安湃芯研、友美科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速集聚。扩大校地合作“朋友圈”,举办江夏“创投荟”产投融活动,海内外高端人才、社会资本纷纷看好江夏,创新动能加速释放。江夏,正成为武汉构建全国科创中心的重要引擎。
——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我们大刀阔斧、蹄疾步稳推进国企改革,55户区属一级国企重组整合为三大平台,资产规模、年营业收入均创新高,居新城区第一,投融资能力显著提升。科投集团取得新城区首个基金管理人资格。全市首创区级“1 5”政府投资基金体系【2】,总规模达200亿元,与高瓴、复星、国投创业等头部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东飞凌、洛特福、波睿达等优质项目接续落地。国企在全区发展大局中的支撑作用愈发突出。
——难点攻坚取得新进展。我们统筹兼顾,用心用情,压减一般公共经费10%以上,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稳定在78%以上,让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群众关切的“大班额”、“就医难”、“出行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绿色转型等工作取得新进步,环鲁湖eod试点【3】、江夏“三山”公园【4】、山坡南部中心城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谋划推进。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创新社会治理,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藏龙岛凤凰社区三和光谷道小区荣获“2022第三届中国幸福社区范例奖”。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向好。坚决扛起稳经济政治责任,出台江夏版惠企纾困“黄金八条”,推出“免申即享”第一批政策清单、促进汽车消费等系列举措,顶格兑现政策资金10.6亿元,发放纾困贷款8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其中企业0.9万户。开展“双百”园区【5】建设,优化提升、整理开发工业用地2.9平方公里。持续做强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行业保持高位增长,江夏硬实力进一步增强。围绕“3 3”招商总体布局【6】,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成功引进中船710所武汉研发中心、宁波华翔武汉基地、中软国际教育华中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发行政府债券73.3亿元,京东大健康产业园、唯势智慧供应链武汉总部、三全食品长江中部基地等7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97亿元。华中地区最大的永旺梦乐城基本完工,金盘科技绿色产业园全面收尾,楚能基地、海康威视庙山基地、明德生物产业园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二是切实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出台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30.2亿元,新增创新创业空间42.1万平方米,建成2个省级中试基地,光电谷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高质量建设创新园区,阳光创谷盛大开园,中关村信息谷、阿里巴巴江夏数字产业园等创新项目相继入驻。庙山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园即满园”,骏腾拓达等企业成功投产。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三大园区”【7】基本建成,与光谷生物城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湖北江夏实验室等35家机构签约入园,天勤生物、华海药业等上下游企业正式运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62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建成数字化生产线12个、市级标杆智能工厂1个。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上汽通用奥特能电动车平台建成投入试生产,国内首个汽车转向试验场在博世华域投用。全年留下大学生2万人。培育壮大科技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企业15家,国药中生武生所入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江夏造”机器人入选国家级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