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濮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濮阳市人民政府市长万正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濮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态势更加强劲的五年。我们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动能持续增强,呈现出快速增长、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全市生产总值即将迈上两千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过百亿元大关、达到116.8亿元。2022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60%左右,均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两年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

  过去五年,是产业体系加快重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的五年。我们愈加注重创新引领,把科技创新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攻克32项填补国内省内相关领域空白的“卡脖子”技术,实现省实验室、省级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零突破,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的集群发展体系。大力推动产业转型,五大传统产业加快蝶变升级,“一高四新两能”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新型化工基地上升为省级战略、成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发展优势更加彰显的五年。我们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供水“四化”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中原储气库群库容达106亿立方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全线贯通,引黄入鲁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大广、台辉、濮卫、阳新高速连通成网、实现高速环城,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濮阳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过去五年,是攻坚夺隘战果辉煌、发展成色更加充足的五年。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3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来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8.8%、29%,优良天数增加63天,绿色成为濮阳最靓丽的底色;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省率先推行防疫一码通、一小时应急处置等做法,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主动。

  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更加惠民的五年。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特别是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各类资金1549.95亿元,有力支撑了发展、保障了民生。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9万多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万多个,刷脸就医、先看病后付费、药品带量采购等措施全面推行,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五连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科技、增动力,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创新主体快速壮大。坚持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实施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48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家。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2%。创新平台量质齐升。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突破口,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7家。2022年,建成10家市级产业研究院和7家中试基地,建成省级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生物基材料中试基地、绿色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深入实施“濮上英才”计划,出台“1 14”人才政策,在全省率先设立人才日、人才周。与我市开展合作的知名科学家达5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7人,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17人。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项目716项。2022年,实施省、市揭榜挂帅项目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8亿元,非光气熔融酯交换聚碳酸酯技术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

  (二)扩规模、提质效,产业转型呈现新气象。坚持实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狠抓工业项目攻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五年累计新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70个,建成投产217个;其中,50亿元以上6个。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以“四化改造”为抓手,实施蔚林橡胶助剂清洁化生产、恒润筑邦设备改造升级等技改项目535个,完成投资592.7亿元,成功培育省级智能车间36个、智能工厂10个。化工产业“一基五链六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风电装备生产和综合服务基地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风电基地,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现代家居产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集群,羽绒制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实施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计划,星汉生物聚合级l-乳酸、展辰高端涂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全国首家聚碳新材料产业园区,绿色涂料产业园被工信部列为“高端绿色专用涂料”优先发展产业承接地,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两家之一的示范性产业集群,生物经济产业纳入全省“一核、五基地”产业布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向千亿级跃升。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装机219万千瓦,占比达到55.7%。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性工业云平台,京东城市(濮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投用,中原大化“5g无人机 ai”智能巡检等5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3.7%。未来产业破题开篇。抢抓“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重要机遇,成功举办202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河南分院在濮落地,市氢燃料电池实验室揭牌成立,国鸿氢能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中沁泰康氢燃料电池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成功研制并量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首批30台氢燃料电池车交付使用,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在濮发布。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功创建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质检中心,科大讯飞智能制造基地、迪安诊断人工智能国家数据库、智乐智能机器人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智慧医疗产业园加快建设,类脑智能医疗车交付投用,人工智能医疗仪器设备实现产业化,自主研发的超声诊断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全国870多家医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2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