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实施亿水源三期四期、西安交大光伏组件智能除霜等15个项目,总投资203.3亿元,年计划投资43.6亿元。巩固亿水源公司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先进铝基材料、锂电池材料、先进硅基材料3条产业链,力争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达到65亿元。
(二)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规模能级。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实施“添翼计划”。引导亿水源公司、馨之源公司、新开源公司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加快转型升级。实施转型升级项目52个,总投资204亿元,年计划投资86.4亿元,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29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重点推进总投资53.8亿元的金隅水泥绿色智能生态产业园项目,打造河南省水泥行业绿色智能标杆企业。
完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锂能研究院作用,推进钛、锂等新材料研发制造,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力争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亿元。大力支持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发展,培育高素质实用人才。
(三)坚持对外开放,构建投资兴业高地。把对外开放作为激发动力活力的关键一招,持续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统筹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格局。
提升能源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推进焦作市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博爱—新乡—长垣”天然气管道、中能天然气昆仑气源连接线建设。做好焦洛平高铁施工保障,谋划实施焦作西站存车线改造工程,加快布局联通四方的“十”字形高铁。拓展山东港口豫北内陆港功能,促进山东港口集团与中豫港口集团开展“公铁河海”“豫欧班列”合作,深度融入全省“一张网”发展格局。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发挥9个产业招商组作用,创新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力争引进亿元项目20个以上,其中10亿元项目3个以上。完成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整体施工,推进西安交大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综合试验站等项目入驻,力争全年使用厂房面积9万平方米。依托食品产业园,引进农产品综合开发、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县域平台公司股权架构搭建,建立产业扶持基金,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
扩大外贸市场规模。支持新开源公司、天基公司等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鼓励各类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全年新培育外贸企业2家,引进外资企业1家,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增幅20%以上。
(四)坚持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发展潜力。聚焦供需高效匹配协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整体向好。
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滚动推进“三个一批”,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53个,总投资584.4亿元,年计划投资112亿元,确保汉威流体智能控制阀、岭南风电等64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向上级争取政策性资金6亿元以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600万元以上、“万亿国债”资金1亿元以上、专项债资金4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激发消费潜能。完成青天河基础设施项目和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游客服务中心等3个重点项目试运营,青天河景区全面开放。谋划实施三姑泉开发等项目,打造个性化、品质化景区。开展“五一”“十一”黄金周、樱桃节等文旅促销活动。积极开发养老地产、医养地产,新引进1-2个房地产项目,力争全年商品房成交1200套,成交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妥善处置问题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壮大电商物流市场,网络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均增长10%以上,争取电商企业税收实现突破。
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个转企”40家,培育营业收入10亿元企业2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深化改革,持续凝聚内生动力。把改革作为冲破发展瓶颈的重大举措,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积极盘活存量资源。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实施“招商 ”模式,全年力争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00亩,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投融资平台改革,力争全年融资20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省、市《关于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严格落实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政策,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力争企业、群众“有诉即办”问题100%解决,营商环境评价各项指标全面提升,全省排名争先晋位。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如期完成机构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等任务。聚焦经开区管理体制、“三化三制”、放权赋能等重大改革事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力争经开区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7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全省高质量考核晋位10名。
(六)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把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