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3日在兴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兴宁市市长 洪国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大关,比增1.1%,增速梅州第二;进出口总额7.14亿元、比增8.1%,增速梅州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6亿元,总体呈现回暖向好态势。

  (一)实体经济稳中有进。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全力“保规上、扶规上、育上规”,新增“小升规”企业8家,红禾朗电工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恒兆科技等23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投资13.7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9.2亿元、比增7.1%,增速梅州第三。引进项目19个,计划投资总额达8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2.4亿元、比增173.8%。园区实力日益增强。着力“强基础、抓项目、增效益”,完成土地收储387.6亩,叶塘安置区二期、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二期竣工交付,创新产业园三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新进园项目10个、计划投资总额17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启动建设,蓝韵医疗、辰浩医疗等10家企业先后试产,20多家企业意向进驻。文旅商贸加快发展。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集散中心建成使用,新增3a级景区2家、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我市入选国家县域商业行动示范县,“电商物流 农村客货同载 商超联运”获评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惠企政策有效落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等4.4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存贷比达65.1%。大力推行并联审批等机制,推动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安全有力保障。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累计复耕复种11.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垦造水田817亩、新增水田指标135.4亩。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7.6亿元、比增5.5%。丝苗米省级产业园提质增量,肉鸽省级产业园加快建设,油茶产业获评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新增“粤字号”农业品牌3个,“兴宁茶油”“兴宁丝苗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坭陂镇角塘村获评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美丽村屋、美丽村道项目100个,70%以上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我市入选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大力推进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茶果飘香·醉美径南”示范带初具规模。持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径南浊水村乡村产业社区试点建设成效初显。扎实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市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实现全覆盖。

  (三)城乡建设齐头并进。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基本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格局。新档案馆建成启用,安置区建设、老城区供排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碧道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梅龙高铁(兴宁段)加快建设,高铁站前综合广场和配套工程、官汕路改建等项目动工建设。新改建中低压配电网298公里。实现5g网络城区全覆盖。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新实施“三旧”改造174亩,新改建农贸市场4个,改造老旧小区12个,完善了一批市政道路、公共厕所、停车位、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省县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和“两美”行动深入推进,新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绿色社区各9个,城区建成区60%村(社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实施圩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合水镇、石马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生态底色愈加靓丽。狠抓污染防治,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攻坚任务,城区污水主管网实现全覆盖,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区县排名第九。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案件全部办结。加快推进铁山嶂废弃矿区综合治理等山水修复项目,实施和山岩水库等一批水库清淤工程。河(湖)长制、林长制落实有力,完成高质量水源林7429亩、新造林抚育7733亩。

  (四)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推动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加快镇街体制、国有企业、群团机关等改革,政府治理体制不断完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新登记市场主体7296家。推进土地管理改革,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总量均排名梅州第二,共“挣”取指标1936.4亩。“智慧农业”和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工作扎实推进,建成益农信息社386家。创新驱动持续强化。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荣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绿粮农业科技项目获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明珠流体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