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城市精细管理,念好“拆、补、修、改、管、护”六字诀,持续推进老旧城区综合治理和智慧城市更新改造。实施“三旧”改造,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7个。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稳步提高城市绿化率。巩固拓展创文创卫成果,争创国家卫生市、卫生镇和省文明城市。持续推进“三江六岸”生态综合整治,建设优美舒适生态廊道。抓好中心城区及杨梅、良光和笪桥等镇的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垃圾飞灰无害化处理项目。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构建“县城—县域副中心—中心镇、专业镇—样板墟—一般镇—中心村”多层级多节点城镇体系。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市镇村统筹,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突出抓好官桥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建设。做强做优平定镇、合江镇建设,辐射带动化北发展。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用好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最严耕地保护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0.85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确保粮食稳产保供。
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杜绝规模性返贫。发挥帮扶工作队的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优势,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领域,加强与忻城县合作,做好粤桂东西部协作工作。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富硒富锗”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富硒富锗·长寿橘乡”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鼓励创建“粤字号”等农业品牌。加快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抓好化橘红药食同源申报及标准认证、溯源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制订化橘红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配合做好化橘红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推动粮食、淡水养殖、生猪、南药、油茶、果蔬等传统产业品质升级、效益提升。促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橘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播扬、平定畜禽屠宰冷链配送中心建设。
建设和美乡村。按照“24字要求”,强化农房管控。聚焦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高标准建设“南粤古道·橘香万里”广东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加快推进橘州墟建设,打造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样板”。加快创建“美丽宜居村”步伐,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禽畜污染和乱搭乱建。高质量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危桥改造。
(五)聚焦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率,强化改革创新,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实施办法,防止国有资源资产流失。全力整合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谋划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加强“数字财政”建设与应用,压实“三保”责任,兜牢“三保”底线。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审批管理体系,推进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做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工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支持企业设立国家、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围绕省和茂名市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的部署要求,着力推进“四个一流环境”建设。落实减税降费等稳企惠企政策,进一步为企业降本减负。落实企业服务官制度,当好“店小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拓展“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让更多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加强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当场办、即时办。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着力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绿美化州
围绕绿美化州美好愿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以更高标准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巩固污染防治成果。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整治行动。纵深推进罗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第二水质净化厂新建和镇级污水管网扩网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一村一策治理。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土壤环境保护,从严治理农业面源、固体废物等污染。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纵深推进林长制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持续优化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古驿道。深入开展创建县域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油茶和桉树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项目。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深化河湖“五清”“清四乱”行动,建设美丽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