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扶优育强加快工业振兴
做优传统产业。围绕“两头”产业,狠抓以资源换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建材产业,千方百计保障红狮水泥生产要素供应,力促企业达产达效。新材料(碳酸钙)产业,依托华纳新材料的技术改造,引进下游产业链项目,协助企业解决产业政策准入、能耗、环评等瓶颈问题,推动产业向绿色环保深度转型,提升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争取年内开工建设,2-3年新增产值50亿元、税收2-3亿元以上。林产品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1-2个高附加值的终端项目并开工建设,做优林产品上游产业,全力扶持头部企业进军高端板材和木地板市场,推动林产品产业向链式集群高端化发展。
做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新”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新能源产业,尽锐出战,打好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突击战,确保全年完成投资超8亿元。同时,大力推进武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引进风电、储能等更多“新”产业落户,积极服务已落地的新天绿色能源、华润光伏加快建设,探索“新能源 产业”多业态融合模式。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动花花大世界食蟹猴实验动物养殖项目落地,探索建设广西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人类重大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研发中心、生物能源等产业链项目,配合打造南宁生物谷产业园,助力南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推动新生活中国—东盟总部、韩国原州医疗产业科技谷中国先导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力助推赢创美诗满产扩产,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做强工业园区。以培育建设百亿园区为目标,将伊岭片区和教育园区、高铁北站统筹发展,进一步实现产业联动。积极争取工业基础设施专项债,全面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招大引强,充分利用已收储的约1000亩工业用地,集中力量招引1-2家全国10强、世界500强企业;运用“定制招商”方式,先引凤再筑巢,提升企业入驻率和税收贡献度;实行园区工业项目规划审批闭环管理,提高审批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力。
做实服务保障。加快“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大力实施“净地招商”,研究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再招商。推行“以亩产论英雄”,提高招商项目的投资、税收强度准入门槛,全面提升工业增加值水平。积极推进“旱改水”项目,加快建设宁武、双桥、甘圩镇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加大电力保供,全面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能注尽注”的原则和“瘦身、减负、激活”的要求,全力支持富鸣集团转型升级,统筹各类资本参与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桂惠贷”等金融服务政策,协调政银企精准对接,解决企业贷款融资难题。加强协调服务,推动香山糖厂、东江糖厂发展壮大,为城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兴旅活商激发主体活力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以首府承办2023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打响武鸣壮乡风情游品牌,服务首府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优化文旅发展布局。加快建设江宇梦想小镇、南国乡村、“蓝地球”等重大文旅项目,打造南宁北·伊岭壮乡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提质升级滑翔伞基地、两江岜旺楠木水乡等户外运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房车旅游营地等一批户外休闲旅游地,引领南宁环大明山生态旅游圈建设。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发挥沃柑、火龙果产业集聚优势,布局发展特色民宿和特色餐饮,打造一条集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休闲民宿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挖掘骆越文化、龙母文化和思恩文化,大力开发壮乡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同步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南宁北站,完善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具有更大辐射力的旅游集散中心;积极争创更多国家星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国字号”知名品牌;加强旅游行业监管,提升旅游服务整体水平,让游客们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培育多元消费新动能。推动商圈消费升级,在教育园区、高铁北站周边布局建设高品质服务业态和大型消费商圈,完善康和城商业综合体基础设施,培育区域性消费平台。积极发展云消费,鼓励发展直播电商、选购直送等新型消费业态,推动沃柑、香米等特色农产品精准快速流通。强化实体消费,打好稳地产强信心攻坚战,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规划打造东鸣路—五里路—红岭市场“夜市经济带”,充分激活消费潜力;预留汽车、建材、服装、小商品等专业市场建设用地,积蓄更多消费能量。加快建设文旅、农旅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优质供给活跃旅游消费市场。突出流通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完善乡镇集市建设,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五)大抓项目积蓄发展动能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和城区领导服务重大项目制度,打好稳投资增后劲攻坚战。营造“谁英雄谁好汉,项目面前比比看”的干事创业氛围,以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青年创客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加快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强化跟踪服务,对未开工项目,要及时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问题;对已开工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时序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日日有进度,月月有开工”。积极储备工业产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城市建设等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各级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滚动发展、梯次跟进。推动资金、政策、要素“三下沉”,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和国土空间规模,扎实做好发展保障。大力实施城区领导带头招商和常态化驻点招商,力争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完成区外境内到位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