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能级,力争在科技研发、贸易投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改革创新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融合协同发力,推动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完善“企业命题、院所答题、市场评估”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健全“分类标准 专家评审”人才评价机制,用好“海南专项”政策,推进高校在崖州湾科技城培养专业人才。深化投融资改革,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提振投资信心。深化要素市场管理改革,强化“机器管规划”、“机器管招投标”、“土地超市”等应用,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隐形壁垒。探索实行灵活土地供应机制,通过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方式差别化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建立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放权赋能激发各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深化垦地融合改革,推进垦地规划衔接,提升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创新合作开发机制,加快建设垦地融合示范区。

  (五)坚持科学统筹,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优化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和功能,大力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和短板,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海城市。

  优化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做好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高质量完成g98北抬空间战略规划与产业策划研究、海岸带综合保护和利用、三亚经济圈空间协同等专项规划编制,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三亚气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坚持重点片区城市综合更新和老旧小区微改造相结合,加快推进临春、海罗等城市更新续建项目,开工建设体育公园片区、月川片区、南滨场部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拓展产业导入空间,构建产城融合、多业支撑、职住平衡的发展格局。加快安置区建设,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努力解决主城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建立健全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服务体系。结合三亚气候特点,探索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区域遮阳、通风、增绿,建设舒适宜居的“清凉城市”。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重大交通枢纽项目,积极推动大茅隧道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三亚新机场选址和前期工作。优化提升城市路网,推动高速公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亚龙湾第二通道工程等道路交通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公交线路。加强水电气供应保障,完善城乡供水管网系统,提升供水管理水平。加快建设三亚羊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有序实施城区架空电力线路入地改造,打造崖州湾科技城高可靠性配电网示范区。加快城市燃气管道设施更新改造,优化燃气管网布局。完善智慧城市平台功能,筹建智慧城市平台(二期)项目,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安全稳定有序。

  统筹三亚经济圈建设发展。以三亚经济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空间规划、关键政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建设,坚持“旅游 科创”双引擎发力,提升在自贸港中的战略优势和硬核实力。加强联合营销,打造具有辨识度、知名度的区域旅游品牌。着力构建南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探索“科研中心 基地”联动发展模式。健全三亚经济圈招商引资联动机制,推动崖州湾科技城与其他市县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开通三亚至乐东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三亚经济圈生态廊道规划建设管理,深入实施藤桥河流域保护性开发“eod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建设,强化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继续推进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共享,深化劳务对接合作,推动三亚经济圈高频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

  (六)坚持巩固提升,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要地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提升乡村发展和治理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建、管、养”一体化管理模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清洁乡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持续做精共享农庄项目,继续创建省级共享农庄。全力推进第二批和美乡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群落建设,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谋划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持续深化“美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和危旧桥梁建设改造,推动农村基础设施覆盖到村、延伸到户。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帮扶精准度和有效性,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增收。有序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产地初加工,支持发展庭院经济和特色民宿,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村集体和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推动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进一步拓展交易品种及涉农金融衍生服务,试点开展耕地占补指标、林地占补指标等农村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继续强化人才支撑,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大力培育农村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乡村匠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全市每一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七)坚持生态优先,保持和巩固一流生态环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00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