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自身建设不断夯实,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两个确立”作为最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全区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砥砺担当之志,磨砺担当之勇,提升担当之能,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强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支出,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的监督管理。坚持扩大基层民主,认真听取各方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4件,政协提案146件,满意率100%。
纵深推进依法治区。推动淮上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立柱架梁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确保政府决策依法、民主、科学。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以示范创建推动政府法治水平,纵深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
全面加强政府建设。以政务服务网为支撑,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受理、审批、办结政务服务事项9.7万件,网办率100%;优化审批流程,平均提交材料精简至1.47件,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1天。大力推行全程电子化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平台,新开办企业1314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营造廉洁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强化互联互通、集约共享,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两化”[10]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线下专区建设。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尊重全区人民的意愿,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机遇,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区单位、离退休老同志和其他社会各界对政府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参与淮上区建设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不足,内需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凸显。对标高品质生活,城市承载能力相对不足,城市管理精细化不足、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对标高效能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社会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依然存在;政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应对新形势能力不足,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水平还需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双循环”和乡村振兴,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做大总量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并重,实现一二三产协调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双轮驱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着力打造蚌埠创新发展新高地,为助推蚌埠市“两年大进步、四年上台阶”贡献淮上力量。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5%。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制胜,持续全力推进经济发展。
持续加快产业集聚。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招引、技改投资,谋划实施项目233个,总投资7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140亿元。紧抓甬蚌合作契机,高效率地承接宁波相关产业转移。运用好资本力量,设立产业基金,探索实施“基金 招商”的合作模式。以基金带动产业,吸引上下游企业持续进入。以基金为线,串起产业链,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推动海华科技薄荷醇、雪郎科技pbs降解材料等项目尽快投产,为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提供集群动能。
持续加快发展智造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完善5g基站布局,加快应用基础设施改造进度,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大诚智能玻璃、同佳电子传感器、蚌埠传感器、安徽大洋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和物联项目建设。支持华光科技、盛世新能源继续做好玻璃基板产能释放和产业链延长。选择一批企业开展“数字化工厂”改造,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建设手段,不断提升“智能智造”水平。力争实现入库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其中入库技改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2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增速10%,完成技改投资47亿元,增速1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