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集聚壮大。坚持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擎”驱动,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98.7亿元,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入选省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2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2.62亿元,6家企业列入省级未来工厂、数字工厂培育名单。入选全省首批人工智能“新星”产业群、“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名单。重启北京、上海、深圳驻点招商,签约科兴中维、爱康科技、中建三局等重大项目276个、总投资超1770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11个、10亿元以上62个。实施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启动103个项目、230.9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有机更新,出让工业用地894亩。
(四)城市建管提档有质,人居环境面貌更加靓丽
重大规划加速落地。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顺利获批,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格局全面优化,建设用地发展空间新增46%,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全市最高,有力保障未来至少10年发展空间。推进12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22个详规单元编制。深化“杭州城市新中心”“两廊一轴、一核三片”等空间概念规划,完成“梦溪水乡建筑风貌”等7个专项研究。实现32个工业区块有机更新实施方案编制全覆盖。建立余杭区-云城指挥部联席会议机制,强化规划联动和建设协同。
城市形态加快塑造。杭州西站建成投运,湖杭铁路和地铁3号线一期及北延、4号线二期、19号线开通运行,文一西路提升改造段、莫干山路高架等建成通车,余杭塘路、杭徽高速余杭收费站等精彩亮相,文一西路西延、良睦路南延北延等重点交通工程筹建顺利,城西南排等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征迁1975户,回迁安置1465户。启动良渚、勾庄老集镇提升改造。瓶窑镇连续四年获评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优秀单位。5个镇街获评美丽城镇省市样板,实现市级样板全域覆盖。获评省级风貌样板区3个、省级未来社区6个、省级首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2个,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精细管理加码升级。调整优化未来科技城和良渚新城核心区域城市管理体制,分级分类提升综合管养标准。深化“迎亚运”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处置环境问题43万余处,完成16条亚运通勤道路、2座比赛场馆、4条铁路两侧等区域环境提升。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完成二次供水改造小区15个,创建污水零直排小区37个,拆除违建73.23万方,改造提升无障碍设施2780处,新改建城市公园8个。
(五)文化弘扬多元有魂,文明圣地魅力更加彰显
文化传承成效明显。高站位谋划启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建成开放杭州国家版本馆、老虎岭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世界遗产 文化地标”展示体系加快呈现。径山茶美誉度和知名度显著提升,成功冠名中华茶奥会等重大活动,“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余杭段)、大运河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持续深化。“茶道之源”“中泰竹笛”分别获评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省级非遗工坊,新增市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余杭故城遗址入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指数位列全省第一。
文化产业持续壮大。设立全省首个区级文艺发展基金,引进补链强链企业85家,新增规上文化企业18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313.5亿元、增长4.1%,总量全市第一。实施重大文旅项目38个,投资超43亿元,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省文旅融合产业试验区验收。成功承办全省“百村万帐”露营首站活动,落户滑翔伞等户外基地20个,鸬鸟房车露营公园获评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瓶窑老街入列“浙江省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组织发放文旅消费券,带动旅游出行人数破700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超120亿元。
文化惠民更富内涵。余杭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全省首发余杭文化保障卡,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培育名单。新增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余阅空间37个。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58个,获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等省级以上活动6场。余杭入选浙江省戏曲之乡,黄湖青山村入选首批省美育示范村。文艺戏剧作品荣获“映山红奖”“群星奖”等省市奖项90余个,电视剧《问天》问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为全省唯一区县,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主会场新闻报道任务。《一条“机器鱼”遨游万米深海》荣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获评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六)生态治理推进有序,美丽余杭建设更加系统
督查整改见行见效。坚决扛起政治担当,整改上级巡视反馈、“七张问题清单”、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饮用水源、非法石料行业、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问题92个,获评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开展“绿色风暴”行动,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619个。严格落实耕地“两非”整治,分类处置非农化问题2899个、5503.18亩。整治优化粮功区8.4万亩,总量全市第一。完成第一轮耕地功能恢复4万亩、启动第二轮1.7万亩整治行动。
低碳转型走深走实。率先上线“余杭碳眼”场景应用,全国首创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业指数,成功举办“全国低碳日”浙江省主场活动,“企业总量减排与排污许可联动”入选生态环境部试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控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100%,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3%、22.6%,建成区级以上“无废细胞”49个。7个单位入选省第二批低(零)碳镇街、村社试点。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万千瓦。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圆满承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杭州主场活动。
乡村富美提标提质。深化“西部富美”专项行动,实施建设类项目122个、总投资60.8亿元。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启动创建未来乡村示范带5条、示范村5个,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3个、水美乡镇1个。打造农文旅融合精品游线2条,“径山茶溯源之旅”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全区粮食生产九连增,农业增加值突破43亿元,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蝉联全省优秀、全市第一。探索百丈泗溪村整村竹林流转,创新推进竹林碳汇开发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