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二三年一月十五日在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省长 许昆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巨大的政治勇气、高超的斗争策略,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把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江苏发展的根本遵循,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目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四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长42.3%,生态环境保护发生根本性变化,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的台阶,“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对接,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左右、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挂牌运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创新中心获批在南京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率先探索“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机制,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90项,居各省、自治区之首。人才强省建设持续加强,2022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400万人,研发人员达108.8万人,在苏两院院士达118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2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89.1、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以上,均居全国第一,物联网、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五年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累计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74家。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五年分别增长2.17倍和3.48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完成全省机构改革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累计取消、下放433项行政权力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连续4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2022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11.9万户、比2017年增长74.3%。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外贸外资量质齐升,一般贸易占比过半,五年累计吸引外资127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92家在苏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11.3%、占比达27.4%,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柬埔寨西港特区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项目。开放载体能级不断提升,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建设发展水平和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均居全国同批前列,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设区市全覆盖,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综合考核评价中实现“七连冠”。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江苏底色更加鲜明、更加可观可感。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年均浓度下降33.3%,优良天数比率、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提升5.2个、30.4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受污染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双90%”目标。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 1”工程,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切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64.1%,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始终保持ⅱ类,长江生态环境实现“沧桑巨变”。“双碳”工作有序开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3.7%和19%。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分别增至31个、12个和9个,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4.06%和64.3%,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江苏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