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同力同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勇争一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及省驻滁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滁州建设与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位客商、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外贸波动较大,消费回升还不快,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高能级的科创平台还不多,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仍然不足;部分园区和产业发展面临空间、能耗等要素制约;民生、环保等领域还有一些短板,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还一定程度存在;干部作风建设还需持续加强,等等。我们将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在不断破解矛盾问题中赢得主动,实现进步,决不辜负全市人民期待!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

  党的二十大宏观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未来5年、到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的阶段性目标安排;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五个新突破、冲刺七万亿、实现高质量”的目标任务;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滁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篇章的实施意见》。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委全会部署,锚定目标、对标对表,衔接好“十四五”规划,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用足用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找准滁州发展的定位和坐标,能快则快、能超则超,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35年总体目标: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多数经济指标总量进入全省前三,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两倍,在全国全省的位次得到巩固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以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增加两倍,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本建成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

  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建成现代化新滁州。

  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一)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顺利实现“十四五”“5688”目标,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5年年均增长7.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万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3.5万元/人以上,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工业支撑更加有力,服务业发展更加强劲,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年年均增长15%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全省平均水平。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展现新作为。高质量供给和有效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滁城为中心的“时钟型”高速路网基本建成。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更加顺畅。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三)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省前列,主要创新指标在长三角中心区稳步提升,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22年实现翻番,人才强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四)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取得示范化成果,定远、凤阳、明光与南京市结对共建的3个合作园区取得突破性成果,“双圈互动”更加紧密,整市域与沪苏浙地区对接合作更加深入,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省率先建成一体化发展样板区,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五)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新成果。重点领域改革持续突破,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探索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改革经验,争当全省推深做实改革的先行者、全国地方改革的样板地。

  (六)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降幅目标,2027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污染治理取得更大进展,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力争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七)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新进步。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2%,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05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