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环境活主体。在深化“放”上见实效。全面梳理审批事项,动态调整行政许可清单,为企业减负,为市场加油。在精准“管”上促公平。优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 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在做优“服”上提效率。拓展“一件事”集成服务,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深化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精心打造“沁心办”政务品牌,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四)聚焦城市更新,建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完善城镇基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打造功能更优、品质更高的样板城市。拉大中心城区框架。完成玉皇山外环路和南山城市道路二期,推进沁水东立交枢纽建设,实施定都路改扩建工程,贯通南北区域,畅通东西出口,打开城市空间。推进“四大片区”开发。中心片区加快城隍庙商业广场建设,年内开业运营;新城片区推进杨河、新城、小岭棚户区改造,建设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坪曲线县城段周边环境;南山片区完成新党校主体,配套完善市政管网;玉皇片区完成县域移民安置工程,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同时,持续推进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让老百姓居住环境更优美,交通出行更方便。打造三条精品廊带。完善提升土沃、中村文旅康养特色城镇化廊带,集中打造“多彩郑庄”城镇化廊带,美化整治端氏、嘉峰商贸集聚型城镇化廊带,鼓励其他乡镇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加快产业配套、市政完善、环境提升,提高中心城镇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提升城市品质。围绕“一城山水半城园”,做好“亲水”文章,综合整治县河、梅河,建设景观廊带、人工湿地,打造倚河观景、诗情画意的“城市会客厅”;做好“绿地”文章,改造提升碧峰公园、石楼公园和9个小游园,推进龙脖公园二期建设,利用城市角落、街头拐角、零散地块,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做好“慢行”文章,分步改造13公里慢行系统,串联现有公园、步道,以点带面,扩面连片,建设高标准生态休闲走廊。

  加强市政管理。提升管护水平。建好用好园林、环卫、城管三支队伍,管好护好公园、绿地、街道三张名片,维护美丽县城形象。增加车位供给。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科学施划停车位,合理布局停车场,有序配置充电桩,逐步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释放场馆红利。运营好体育馆、游泳馆、大剧院、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建场馆,延长开放时间,提升服务质量,让老百姓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深化文明创建。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五)聚焦乡村振兴,提升高质量发展新能级

  提速建设沁河生态经济带。围绕市委市政府“7·30”交账目标,统筹推进拆、治、建。拆出发展空间。在完成先行区拆迁的基础上,推动拆迁腾退向经济带全线延伸,为未来发展预留更多空间。治理生态环境。加快沁河流域沁水段生态修复保护、张峰水库至嘉峰段水环境综合治理,谋划实施沁河干流及郑村河、半峪河、端氏河等支流河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精品工程。实施好湘峪三都古城及周边风貌改造、明代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先行区农田景观提升等11个项目,全力打造三河口和湘峪两个示范节点。

  延伸打造“太行一号”示范带。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巩固西部,提升东部,打造中部。畅通路。建成吕村至四十亩段旅游公路,推进西樊庄至殷庄段旅游公路。美化景。实施郎诗湿地公园,绿化财化吕村至四十亩段,打造环示范牧场和张峰水库景观带。提升村。加强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业态培育,建设张峰、石室、郎壁、河头、西峪、应郭、枣园等特色示范村。融合业。谋划实施张峰蓝莓产业园,提升沁泽三文鱼、顺世生态农业产业园,新建孔必轩肉羊和建禾生态渔业等精品产业园,带动沿线群众收入和产业效益同步提升。

  发展特优高效农业。扛牢稳粮政治责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完成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3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万吨左右。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推进中电农创食用菌低碳生态产业园,新建智慧大棚70栋;加快端氏菁菁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强连翘、菖蒲、五味子等中药材保护开发,推动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一批生猪、肉牛、黑山羊、蜜蜂等重点养殖项目,促进养殖业多元发展。畅通产品流通网络。配套建设乡村供应链产业园和智慧农贸市场,加快推进供销物流配送中心、北港物流商贸园和辛家河物流商服园,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物流通道。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改善通行条件。开工建设沁樊一级路,改造黑东线十里至东河口段,提升5.5公里乡道、38.6公里农村公路。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东部三镇一区、土沃规模化供水和第三水厂(二期)建设,实施惠及7000人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升乡村风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集中打造一批秀美宜居村庄,以点延线,以线带面,推动乡村风貌整体提升。培育特色专业镇。加快打造龙港蜜蜂、土沃康养、中村食用菌、端氏中药材等一批特色专业镇,实现“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实施“1 n”防贫综合保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政策帮扶。加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帮助脱贫群众通过务工就业、小额信贷、资产收益分红、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式增加收入,确保稳定实现“两个高于”目标。深化“三农”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扩增工程,力争两年内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到85%,50万元以上村达到70%,100万元以上村达到5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8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