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区域中长期发展,全力谋划推进“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红桥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我区拥有三方面比较优势,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第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天津西站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核心节点,设计日吞吐量20万人次,京沪、津秦、津保、京津城际四条高铁在此交汇,津兴、津雄高铁开通后,从天津西站可实现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轨道交通枢纽和空铁联运枢纽地位更加凸显;第二是土地空间优势,经过三年棚改,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天津西站周边地区释放出1550亩优质土地资源,按现有规划,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产住比达到4.9:5.1,为推动天津西站与周边地区“站城一体”开发,实现从“轨道协同”到“产业协同”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支撑;第三是综合配套优势,我区拥有“三河五岸”的独特自然景观,绿化覆盖率39.2%,同时作为中心城区拥有丰富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服务资源。在高标准对标上海虹桥国际开发枢纽、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先进地区规划开发建设的基础上,我区立足三大优势,坚定不移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高铁枢纽综合开发标杆区、“津城”都市型产业升级先行区、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引领区、津卫人文生态魅力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商务区载体资源有力拓展,京津冀同城化产业和生活功能体系基本确立。到2030年,“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基本建成,“京津雄半小时生产生活圈”更加成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成为“津城”中央活力区、现代服务业标志区的代表区域和国内国际具有明显影响力的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覆盖红桥全域范围,形成“一核两带三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即西站核心商务区,“两带”即光荣道科技创新产业带、滨水生态涵养带,“三组团”即西北角金融和数字经济聚集区、大胡同商贸和文旅聚集区、优质体教融合区。

  2023年,我们将重点启动西站周边交通体系提升改造工程、西站核心商务区西部板块城市更新项目、西站南广场项目、东部板块天津实验小学红桥学校配套项目,加快卓朗科技园二期、光荣道科技产业园核心区二期建设,推动“良酷1953”体育小镇建设步伐,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和承载元素。

  各位代表,一届政府有一届政府的使命,一届政府有一届政府的担当。我们一定要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重塑发展格局,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方案确定的“规划图”、“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为发展都市型经济提供支撑,成为“津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聚焦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全面提升发展动力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升级、培育增长动能,努力培植发展新优势。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设计研发、高端服务业等,聚焦细分领域持续用力,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紧盯数据处理运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设计、工业软件开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筑巢引凤,形成百舸争流、竞相迸发的聚集效应。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加快异乡好居等企业上市步伐,全力引进重点领域细分平台企业,提升跨境电商企业发展能级。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积极拓展中海油天津院、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七所、中煤天津设计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中煤科工天津研发中心等为龙头的设计研发板块产业生态圈。持续发展高端服务业,继续全力引进一批持牌金融机构地区总部,pg电子官方的服务支持捷信消费金融重组工作,持续培育引进服务市场的各类专业机构。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和潮牌消费,开拓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陆家嘴、水游城等商业综合体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发挥西北角商业街区的影响力,壮大特色消费、网红消费,激活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保持城市“烟火气”,提升消费品质。推动子牙河北部商圈规划建设,加快欧亚达、麦德龙商业综合体城市更新步伐,让城市繁华更加聚集、城市天际线更富魅力。

  持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认真落实《红桥区关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2022—2024年)》,出清低效无效企业,整合主营业务板块,启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组建工作,推进企业职工托管中心改革,有效发挥优质资源聚集效应,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营质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新动能培育力度,营造全成长周期创新生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不低于10家,天津市雏鹰企业达到105家、瞪羚企业达到5家。持续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新增认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中海油天津院等科研院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动创新要素、创新主体汇聚。加强人才工作,有效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推动成立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提升区域创造活力。

  (三)聚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精准招商育商稳商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久迸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26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