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构建产业政策精准完善、招商队伍专业高效、部门属地齐抓共管的大招商工作格局。依托应用场景开发开放,积极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加快构建“以投资促招商,以项目促落地”的新型招商服务体系。强化企业服务和交流平台搭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政银企深度对接合作。加强财源建设,全面强化企业走访服务,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管家,实施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全周期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优化行政审批、完善智慧政务,强化要素交易、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体验和效能。

  三、高质量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

  围绕“七有”“五性”,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建设更有温度和厚度的副中心,全力打造功能齐备、保障充分的共享之城、人文之城。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大力支持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发展,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增加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新建幼儿园、中小学各10所,新增学位2.16万个,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建成使用,全力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拓宽高中特色办学路径,巩固职业教育成果,加快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清华大学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优质资源投入使用,加快国际化综合医院等项目建设,确保三级医疗机构达8家以上,新增床位4450张。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创建大运河5a级旅游景区,实施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保护和开发项目,让古老运河焕发缤纷活力。加大群众体育设施供给,推进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促进民防、气象、地方志、档案、保密、地震、双拥、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紧扣稳就业保就业主线,力争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区养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养老照料中心11家,实现街乡机构养老全覆盖;新建养老驿站88家,实现村居养老服务全覆盖;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一键呼”设施惠及更多有需求群体,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7.5张。儿童福利工作平台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服务工作水平。完善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均衡融合机制,推进“全能社工”“综合窗口”模式全覆盖。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租购补”并举住房制度,建设保障性住房2万套,推进区域职住平衡。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大力创建国家安全风险防范示范区,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实施一批韧性社区和韧性项目。毫不放松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打造消防教育培训基地,新建6座消防站,配建乡镇街道小型消防站。建成执法办案中心南区和4个派出所。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人员、物资、制度等保障机制,做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

  四、高质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低碳新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力打造低碳高效、生态优美的绿色之城。

  全力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双碳”目标实施,持续加强外部绿色电力供给,加快地热、太阳能光热和光伏系统在重点领域、区域的规模化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建造,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发挥绿金院和绿交所的“孵化器”作用,加快推进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研究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及创新机制,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各类金融工具创新应用。大力推进慢行交通、立体步道网络系统建设,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80%。积极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力争“双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着力构建水绿生态空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确保国市两级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营造“清新明亮、亲水宜人”的滨水环境。完成城北、两河水网一期工程,加快实施二期工程,推进城南水网台马、漷牛等片区骨干沟渠水网项目。加快实施萧太后河下段、玉带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建成区比例达50%。完善全域湿地生态系统,实施不少于1000亩的湿地修复精品工程。基本建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13个公园,加快建设东西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实施300公里精品绿道升级及建设,推进3000亩老城区城市绿地、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6.5%。“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风貌基本实现。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细颗粒物、臭氧、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推动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纵深推进碧水攻坚战,大力推进治污截污工程,新建河东、减河北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污泥干化处理规模200吨/日。新建农村污水收集管线120千米,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规范入河排水管理,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并动态清零,国家和市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实现100%。统筹推进土壤源头防治和风险防控,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五、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树立城市治理新标杆

  健全城市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系统化、智慧化、多元化治理,加快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共治之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