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动“多驱”建设。支持各乡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崔尔庄红枣商贸示范区一期年内建成、二期上半年开工;杜生药包材产业园二期上半年开工;仵龙堂双高产业园4个项目年内竣工;兴济工业园以托管为契机,实施“凤还巢”行动,重塑经济重镇辉煌;大褚村依托日月潭,打造烘焙小镇;纸房头、风化店、李天木、旧州等托管园区,开展“腾笼换鸟”行动,引上优质项目;汪家铺、姚官屯、张官屯、大官厅、薛官屯引导企业技改升级,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健康发展;捷地、杜林发挥近市优势,承接城区优质产业外迁;高川、黄递铺、刘家庙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各乡镇各显神通,齐头并进,加快建设“多驱”联动增长极。
精心绘就运河画卷。统筹抓好河道清理、生态补水、绿化美化、古树保护、环境提升,积极争取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步道建设提升项目,打造碧波荡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整合铁狮公园、纪晓岚文化园、捷地分洪设施、水利文化展示馆等旅游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谋划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推进“大运河畔·沧县过节”系列活动,不断推出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和伴手礼品,把36.6公里大运河沧县段建成河北省“精神内涵最丰富、国保单位最集中、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精彩段落。
(五)坚定不移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向上突围,推动营商环境整体跃升。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开放增动能,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广“智慧选址”系统应用,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建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让群众和企业享受全天候、多领域、自动化的政务服务。在项目审批39天办结基础上,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不断刷新审批速度。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让国企、民企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
以更宽视野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冀货出海拓市场”行动,用好沧州跨境电商试验区,加快推进沧东综合保税仓落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增强外贸竞争力。建立外资外贸企业数据库,强化政策、金融、信保等支持帮扶,用好中东欧中小企业论坛、廊洽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合作平台,引导企业“抱团出海”。持续办好服装服饰、药包材、红枣及干坚果食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展览会,不断提高沧县知名度、扩大“朋友圈”。
以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用好“三版企业家直通车”,创新开展“六必访”,心贴心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纵深推进“土地唤醒”行动,保障企业用地需求,以土地“存量”换取企业“增量”;
常态化开展金融超市下基层、政银企对接等活动,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把企业家当做自己人,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优服务,与企业家同风雨、共发展。
(六)坚定不移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向上突围,推动农业农村整体跃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走好具有沧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壮大现代产业让农业更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在8.5亿斤以上。实施万亩核心枣林建设工程,充分发挥金融保险兜底作用,持续擦亮“金丝小枣之乡”金字招牌。以乡村振兴“十大项目”为引领,实施龙头培育、园区提质、集群壮大“三大行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都市型农业,打造在全省具有知名度的特色农业品牌。
深化环境整治让农村更美。开展乡村规划编制行动,突出特色、传承文化、振兴产业、提升风貌,做到一村一品味、一村一特色。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修建“四好农村路”22条20公里、改造危桥6座;改造电力线路268千米、配变91台;更新供水管网190千米;接续实施国省干道环境提升三年计划,完成105国道、331省道和崔尔庄高速口周边道路改造提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2151”工程,落实环卫“十五条硬措施”,开展季度观摩评比,强化日常考核奖惩,全面提升环卫质效;改造户厕7000座,新建公厕280座;加快推进25个村污水治理项目;高标准打造省级和美乡村25个,实现从“点上开花”转向“面上成景”。
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更富。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三年行动,强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持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广壮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平台交易规范化、村务公开透明化,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确保“十四五”末“10万 ”村庄全覆盖。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七)坚定不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向上突围,推动绿色发展整体跃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好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统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抑尘、禁烧、控车、治企“四大专项行动”,紧盯重点因子、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精准分析、精准预警、精准响应,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流域系统治理,完成兴济、崔尔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动态清零黑臭水体,持续巩固水质稳定达标成果。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依托联绿项目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牢牢守住土壤安全底线。
一体推进生态修复。巩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统筹运用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取水井管控、生态补水等措施,确保地下水位持续回升,让“江河渐满水丰盈”的美好场景成为常态。严格落实“林长制”,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加强白鹭等珍稀物种保护,让“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生态画卷常现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