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泗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泗水县统计局
(2023年3月15日)
2022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持续深化“1 2345”工作体系,扎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落地见效,锐意奋进、狠抓落实,全县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快回稳,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新时代现代化泗水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216.0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3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7.32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99.41亿元,增长6.8%。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60.47亿元、增长5.6%,工业增加值为46.66亿元、增长0.9%,建筑业增加值为10.69亿元、下降7.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6.5亿元、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96亿元、增长4.0%,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5.06亿元、增长16.6%,金融业增加值为11.36亿元、增长8.2%,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0.78亿元、下降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为49.75亿元、增长9.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6:27.7:44.7调整为27.5:26.5:46.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8%、-5.5%、70.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0.2、3.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40240元。
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年末市场主体61348户、增长20.37%,其中企业12759户、增长14.37%,个体工商户46936户、增长22.81%,农民专业合作社1653户、增长3.8%。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380户、增长50.04%,其中新登记企业1602户、下降12.6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717户、增长76.24%,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60户、下降56.20%。“四上”企业数量达389家,新增“四上”企业142家,同比增长4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0家,房地产企业新增5家,资质建筑业企业新增15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92家,规模服务业企业新增10家。
动能转换提速加力。“四新”经济增加值完成58.48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9.28亿元、增长3.4%,旅游产业增加值完成16.17亿元、增长5.4%,医养健康增加值完成17.05亿元、增长10.0%,现代金融增加值完成11.36亿元、增长8.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9.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5.53亿元,同比增长6.7%。现代高效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0.32亿元,同比增长8.1%,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17.06%。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6%,高于全市平均1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8%,高于全市平均19.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6.9%,高于全市平均47.2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1.36亿元,同比增长7.62%。
人口规模总体持稳。全县常住人口总数53.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6万人, 农村人口29.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55%。年末户籍总人口64.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4万人、乡村人口40.55万人。全年出生户籍人口4212人,死亡人口7757人。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4.34亿元,增长6.0%。其中农业49.99亿元、增长1.4%,林业1.59亿元、增长547.6%,牧业41.99亿元、增长9.2%,渔业1.67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9.1亿元、增长12.1%。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例为47.9:1.5:40.3:1.6:8.7。
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92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0.06万亩,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54.1:45.9。其中:夏粮面积23.5万亩,秋粮面积35.4万亩,小麦播种面积23.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7万亩,谷子面积0.5万亩,豆类面积1.5万亩,薯类播种面积7.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0.3万亩,棉花播种面积0.19万亩,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0.5万亩,瓜类7.9万亩。
农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全县粮食总产量 24.8万吨,单产421.39公斤/亩,增长0.51%。其中,夏粮9.14万吨,单产388.64公斤/亩,增长0.06%;秋粮15.7万吨,单产443.14公斤/亩,增长0.8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5.8万吨,单产3251公斤/亩,增长1.9%;油料产量5.7万吨,单产282.2公斤/亩,增长1.0%;水果产量5.8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3.43万头、增长1.9%,出栏51.48万头、增长10.2%;牛存栏1.37万头、增长28%,出栏1.52万头、增长11.8%;羊存栏22.7万只、下降7.8%,出栏31.8万只、下降0.7%。肉类总产量6.54万吨,下降3.1%。禽蛋产量6.74万吨,增长1%。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9793.74亩。开展飞机防治春尺蠖、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林业有害生物85万亩次。新设35处防火视频监控点位,全县共231个防火卡点。以省林长制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完善林长制“一长两员”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成功创建2个市级林长制示范乡镇。高标准完成荒山绿化,累计投入各级资金8800万元,完成工程造林19559亩、森林抚育16712亩、绿化村庄6个,荒山造林面积居全市首位,受到市荒山绿化指挥部通报表扬。
水产品养殖健康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00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3329.8吨,实现渔业产值1.67亿元,实现增加值1.19亿元。
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56.67万千瓦,拖拉机配套农具17844台。全县机耕面积45368公顷,机播面积61560公顷,机电灌溉面积 33130公顷。小麦、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98%、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