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日照市岚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岚山区统计局

  (2024年4月30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岚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的重要之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一系列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各项部署要求,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新局面。

  一、综合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7.5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同比,下同)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1.7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2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86.54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2:59.1:30.7。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我区实施“两化融合”项目22个,新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个,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1家,数字赋能步伐加快。精制茶加工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钢铁配套产业园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新能源项目华润电力光伏落地开工,蓝拓氢能绿氢装备智造投入生产。全力抢占预制菜新赛道,打造“兴岚·海之鲜”公共品牌,荣佳食品等预制菜项目建成运营。各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山钢日照公司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板产线填补国际空白;京杭林产成功加入丹麦优尼克家具供应链;高纯度三倍体牡蛎苗种成功培育。各产业功能区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稳健有力。

  市场主体规模壮大。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0115户,注册资金55.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5.1%;从业人员8.62万人,增长0.9%。私营企业发展到12072户,从业人数4.79万人,注册资金1063.94亿元,分别增长6.3%、6.9%和4.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94户,比去年减少23户,从业人员1.18万人,分别减少2.1%和1.7%;注册资金14.61亿元,比去年增加7.1%。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01人,实施就业创业培训6819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104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6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大力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全年新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2名,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00个,完成就业见习人员202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

  二、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89亿元,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34.21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0.80亿元,增长6.6%;牧业产值17.74亿元,增长7.1%;渔业产值52.12亿元,增长3%。

  农产品供应充足稳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11万亩,增长0.1%;总产量12.98万吨,增长2.5%;其中,夏粮总产量5.45万吨,增长3.3%,亩产达到445.42公斤/亩,比去年增长3.2%。油料作物产量2.43万吨,增长4.1%。全区全年生猪存栏15.52万头,下降13.9%;出栏24.02万头,下降2.3%。羊存栏2.58万只,增长13.7%;出栏3.68万只,下降2.1%。牛存栏2.56万头,下降3.4%;出栏0.69万头,下降11.5%。家禽存栏537.22万只,增长29.7%;出栏1297.21万只,增长32.6%。禽蛋产量1.79万吨,增长20.9%。奶产7.48万吨,增长7.2%。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全年水产品产量22.49万吨,增长1.6%。其中,捕捞产量9.08万吨,下降2.5%;养殖产量13.41万吨,增长4.6%,其中贻贝养殖产量11.24万吨,牡蛎产量1.85万吨、增长49.8%。

  乡村振兴多点突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2023年12月30日,全区脱贫享受政策户1308户2586人,防返贫监测户26户62人,全区无应纳未纳问题发生。严守耕地和粮食安全红线,全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产量任务,2023年,全区完成补充耕地项目入库3803亩。成功创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连片打造“茶乡凤鸣”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加快推进高端抹茶生产线、白茶生产示范基地等项目, 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北门外主题公园一期建设完成。成功举办全国茶标委暨岚山茶产业标准化发展交流会,荣登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第33位。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村庄30个,西赵家庄污水治理经验入选全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创新推行“富村十策”,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前合庄等15个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域活力不断增强,高兴镇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虎山镇跃升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第82位。安东卫街道、巨峰镇分别上榜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94.01亿元,增长7.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

  其中,钢铁及配套企业完成产值2080.32亿元,增长6.6%;化工及橡塑企业完成产值293.88亿元,增长30.3%;食品药品企业完成产值80.03亿元,下降12.6%;木材企业(含1家大个体)完成产值30.58亿元,下降31.5%;其他企业完成产值9.20亿元,下降38.8%。

  工业企业利润空间缩减。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071.36亿元,增长16.2%;实现利润总额55.46亿元,下降27.2%。钢铁及配套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29.43亿元,增长20.7%;利润总额52.23亿元,下降25.2%。化工及橡塑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4.85亿元,增长9.1%;利润总额3.65亿元,增长7.0%。食品药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32亿元,下降19.1%;利润总额-1.26亿元,下降184.1%。木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65亿元,下降29.3%;利润总额4123万元,下降59.8%。其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下降51.7%;实现利润总额4283万元,下降1.2%。

  电力供应平稳有序。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65.08亿千瓦时,增长16.0%(包括企业自备用电量)。

  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区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54家,全年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建筑业产值9.02亿元,增长13.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69亿元、增长20.6%,安装工程产值0.58亿元、下降51.2%,装饰装修产值0.09亿元、增长7.7%。建筑业竣工产值3.17亿元、增长9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比去年同期提升19.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9.9%;民间投资占比32.1%。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56.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7%。

  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6.50亿元,下降4.7%,其中住宅投资4.76亿元,下降12.9%。房屋施工面积67.82万平方米,下降44.3%,商品房销售面积9.63万平方米,下降10.9%。待售面积19.05万平方米,增长371.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整体向好。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74亿元,增长12.6%;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90亿元,增长20.6%。分行业,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下降48.2%;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43.8%;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5.9%;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7.1%。

  外资外贸保稳提质。2023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557亿元,增长29.4%。其中,出口完成136.5亿元,增长44.4%;进口完成420.5亿元,增长25.2%。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0.6%。

  2023年全区实际纳统利用外资8344万美元,下降56.5%,其中,制造业实际纳统利用外资5133万美元。全区重点在推在建外资项目14个,合同外资约5.5亿美元。

  六、服务业、交通、旅游

  服务业发展平稳。2023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54亿元,增长3.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0.05亿元,增长3.4%。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9.99亿元,增长7.6%,其中其他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41.44亿元,增长15.2%;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增长25.5%;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31.96亿元,下降1.9%;互联网数据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83亿元,去年同期没有基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增长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33亿元,增长3.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下降33.0%;老年人和残疾人养护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07亿元,增长21.8%;文化体育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0.03亿元,下降48.1%。

  港口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打造“经略海洋”为目标,加快港口建设,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全力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全年全区5家重点港口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35亿吨,增长5.9%。其中,日照港岚山公司货物吞吐量8376万吨、增长7.9%,分主要货种看,金属矿石完成6369万吨,下降2.3%;非金属矿石完成530万吨,增长162.3%;钢铁57万吨,下降8.1%;煤炭及其制品952万吨,增长71.8%。

  全社会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地方铁路货运量3581万吨,增长20.8%;货运周转量12.53亿吨公里,增长20.8%。地方公路客运量206.02万人次,公路货运量502万吨,货运周转量13.41亿吨公里。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南沿海公路日钢段高架工程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约4.8亿元。坪岚铁路扩能改造项目通车,岚山铁路网络不断纵深发展。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54.52公里,其中,县道182.92公里、乡道240.28公里、村道1531.32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249.3公里/百平公里。区内公交车运行68辆,全年发送乘客205万人次,行驶里程337.2万公里,行政村客运、公交通达率100%。

  旅游业不断提质增效。岚山区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新场景,以文化廊道为“轴”,充分挖掘“山”“海”“渔”“茶”“钢”等特色资源,深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建设、配套建设、品牌建设一体推进,新建、续建项目5个,全年完成投资3.29亿元。聚力打造“有一种味道叫岚山”、“经山历海品茶渔”等特色旅游品牌,成功举办安东文化大集、中国·岚山海虹节、日照绿茶文化休闲旅游季、鲁渝农民共庆丰收节等重大活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磴山旅游景区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钢日照公司工业旅游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官草汪渔港村落获评五星级民宿,山东·日照“碧海茶香”乡村游线路入选2023年“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多岛海旅游度假区等6处场地被授予 “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岚山头街道获评“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巨峰镇后黄埠村获评“山东省旅游重点村”,高兴镇白云村获评“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62668万元,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0718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6.4%,下降11.1%。国内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共计完成191083万元,下降9.5%。其中:增值税完成158258万元,增长56.6%;企业所得税完成29393万元,下降72.3%,个人所得税完成3432万元,下降1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75713万元,增长13.6%,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比达到87.6%。其中,教育支出81470万元,增加0.2%;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支出105574万元,增长18.0%;城乡社区和住房保障支出77555万元,增加21.7%;农林水支出33457万元,增长65.3%,优先保障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

  货币信贷保持平稳增长。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8.5亿元,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1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52亿元,比年初增加32.01亿元,增长1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9.71亿元,比年初增加45.73亿元,增长15.6%。

  保险业不断发展。截至2023年末岚山地区保险保费收入共计6.66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4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4.23亿元。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持续改善。聚焦民生需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更新为重点,聚力推进以旧“焕”新,实施城建项目30个,完成投资37.7亿元。新建安东三路、海州路、横十一路等城市道路6条4.23公里,对13个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优化改造2.9公里管网,新增供热覆盖面积1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道10公里、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622套,竣工安置房795套,安置房交付2722套,近7000名群众回迁新居。全区专业化物业服务比率和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均达到100%,业委会组建率达到85%。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pm10、o3浓度分别居全省第31位、40位、8位。开展入海河流总氮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实施绣针河疏浚、川子河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等工程,国控绣针河、浔河水质均值达标,市控川子河水质均值达标,市控龙王河水质提升一个类别,县级及“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100%。印发实施《日照市岚山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申报创建“无废细胞”9处,推进重点项目11个。强化固危废企业执法监管,岚山区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等级为a级;秸秆禁烧工作连续8年实现“零火点”,信访投诉办结率100%。创新环境要素保障措施,深入挖掘减排潜力,实施大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42个。指导企业开展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核算,出具企业总量确认书22家。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获评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第二批“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试点,巨峰镇西赵家庄村入选第一批“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本年新建市级以上科技平台载体7家,其中新备案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新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新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实施重点科技项目45个,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清洁能源用钢及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成功列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争引资金837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28.27亿元,增长11.9%。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0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到24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37家、16家,是去年的1.28倍、3.2倍,其中华源索具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年末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个;市级标准化试点2个,日照市专利与标准融合试点3个;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主持制定团体标准8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8项。本年发明授权14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41件,增长19.3%;普通商标实际申请数670件;普通商标实际注册数461件,至本年末有效注册量4800件。

  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实施青年人才“雏凤栖岚”工程,与北京科技大学建立“双向挂职”合作机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6个、创新人才100名。6名专家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年末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988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5198人;初级中学9所,在校学生692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3187人(初中部在校学生2482人,小学部在校学生705人);小学32所,在校学生23970人。幼儿园64所,撤销公办幼儿园3所。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区现有各类文化机构18处,其中数字影院2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8处。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7处城市书房、2处乡村书房已运营,“岚山风物”展示体验馆已投入运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创新性开展各类活动,接待人数51.9万人次;举办海虹节、闹春牛民俗文化节、煎饼节、祭海节等一批具有岚山地域特色的节会活动;“戏曲进乡村”演出392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643余场。三级购买文化惠民演出2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岚山区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武术太极健身气功大赛、“百县篮球、万人象棋”岚山初赛、城市公路自行车绕圈计时赛、多岛海半马测试赛等29余项市区级赛事,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14个,配置全民健身设施263件。组织开展区级青少年赛事6场,组织15支队伍参加市级“三大球”联赛,共获得小学组2个冠军、2个第二、1个第三,初中组1个冠军、1个第三,高中组1个第三名,剩余6支队伍5支队伍获得第四名,1支参赛队获得第5名,位列全市第一。充分发挥岚山区“山海 湖茶”优势,积极承办蹬山、湖钓、海钓、茶马等赛事,持续打造了中国(日照)海钓节等具有岚山特色的自主品牌赛事。对全区体彩销售点进行规范提升,全区现有开机营业网点58个,全年共销售体彩9950万元,任务完成率143%,超额完成年度体彩工作任务。

  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年末有二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各1处,乡镇卫生院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196处,民办医疗机构53处;在岗乡村医生499人。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1300名(含编制备案数),实有各类技术人员1695人。

  十、人口、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公安户籍年报数据显示,年末总人口数431356人,总户数151542户。其中,城镇人口数185047人,乡村人口数246309人;男性219425人,女性211931;0-17岁80115人,18-34岁78514人,35-59岁157404人,60岁及以上115323人;2023年度出生2664人,死亡2853人。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47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13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3元,增长6.9%。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66万人、4.76万人、2.41万人、5.40万人和4.05万人。认真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发放工作,共为36007名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发放基本养老金、丧葬抚恤补助等各项养老待遇10.23亿元。全面做好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区共征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6096.95万元,参保人数22.24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16万人,缴纳参保费11354.08万元。共为94.58万人次发放居民基本养老金15978.71万元,被征地政府补贴943.03万元;代发乡医补助金616.44万元,民办教师补贴458.47万元;转移居民养老保险关系185人次,转移资金103.7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增加104元,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1952元。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救助工作,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749元/人/月,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919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1838元/人/月,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1838元/人/月。城镇低保保障人数44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612人,发放城乡低保基本生活费共计5539.61万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225元、1012元,照料护理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90元、545元、363元,发放城乡特困基本生活费、护理费共计3229.57万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988元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人数8612人,人均月补助提高到488.93元,实现了动态平衡下的应保尽保。发放养老服务业补助资金974.376万元,其中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一次补贴17.48万元,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助餐补助956.896万元。完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福利政策,为全区11385名老年人、346名孤困儿童、10253名残疾人发放福利资金3427.5712万元。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全面落实写实工作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抓好危化品、冶金工贸、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排查整改隐患1.3万余个。深入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等专项行动,化工园区集中供热工程投入运行,顺利通过较低安全风险等级省级评估验收。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初评。稳妥推进重点企业金融风险化解,全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32%。保持“严打”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成功侦破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3.19”特大组织传销案等重点案件;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秋风2023”“昆仑2023”等专项行动,全年刑事立案下降20.9%,电诈立案数和损失数、破案数和抓获人员数实现“两降两升”。牢牢守住了青山绿水,切实维护了辖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提升了百姓的安全感。

  注:

  1、本公报数字主要是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

  6、规模以上服务业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108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