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开展职业培训。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工作能力。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将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即将退役的军人开展退役前技能储备培训和职业指导,对退役军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面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困难职工家庭和残疾人,实施“雨露计划”、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需求,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培训。以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群体为重点,依托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培训(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网络平台等,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
第八章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市、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第一节 建设高质量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本市重点产业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力打造人才资源综合服务基地,发挥集聚人才、优化人力资源服务配置、促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提高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和人力资源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标准和制度。组织开展诚信服务活动,选树一批诚信人力资源服务典型。建立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台账,对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监管,加强对企业用工不规范等数据的研判和分析,对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处置。
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促就业的功能。持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招聘活动,更好地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及时便捷、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关注企业用工需求,通过开展劳务协作、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等多种方式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针对残疾人、脱贫人口、妇女劳动者、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服务,促进平等就业。
第二节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
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市、县(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资源向农村、重点群体倾斜力度,推进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项目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核心业务流程统一,保障各类服务对象享受机会均等的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提升智慧化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建设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造招聘公共服务平台,增加岗位供给,促进供需匹配。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实现各项服务和业务的人工智能化办理,提高劳动者享受各项公共就业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满意度。
推动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通过建设劳动力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更好地解决劳动力短缺和劳务输出问题,促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引用育留,实现产才融合发展。通过提升零工市场功能,加强校企合作,引进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专栏9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升零工市场功能,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常态化推进“2 n”招聘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完善“智慧就业”项目,发挥好阳光就业网、创业服务云平台等载体作用,实现就业创业服务“一次不用跑”。
实施“药都工匠”培养行动。组织技能大师评选,努力打造技能拔尖、技艺精湛的技师队伍。举办创业大讲堂和创业特训营活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创业企业和个人的扶持力度,提高创业补贴标准。
实施“技能亳州”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搭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干的平台,支持创新型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成长发展。
第九章 完善失业风险防控机制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体系,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分析,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第一节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多层级劳资沟通协商机制,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运行制度,提升三方机制运行效能,充分发挥三方机制在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岗位方面的独特作用。
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积极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专项行动,加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指导培育、评估认定和正向激励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和宣传引导,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
强化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加大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力度,构建常态化、精准化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探索劳务派遣企业信用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特殊工时管理规定,进一步推动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扩面提质。
第二节 完善就业失业监测体系
搭建就业失业监测平台。开展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对企业岗位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统计新增就业、期末自然减员、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金领取等数据,及时做好对监测企业就业、失业情况的分析工作。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工作内容,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兜底线”的原则和“畅通领、安全办”的标准,积极扩大政策受益面,简化经办流程和证明材料,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基础功能,抓紧抓实抓细政策落地见效,切实保障全市参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增强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功能。增加失业保险用于促进就业功能的使用渠道,提升失业保险基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就业信息来源,为失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资源,实现失业人员的成功再就业。
专栏10 深入推进数字化监测平台
完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子档案的大数据应用。实现全体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储数字化、业务办理网络化。
推进人社大数据开发应用。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实现待遇资格认证业务自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