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与智慧“数字征迁”监管系统的对接,实现征地征迁、信息公开、监测监管等全过程监管,实现征收工作的掌上办、网上办,对全市征地拆迁项目进行监督监管、发布征地拆迁形势分析报告、征地拆迁风险评估及预警等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对征地拆迁工作“最多跑一次”的深度改革。

  (10)用好浙江省自然资源执法综合监管系统

  通过舟山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做好与执法综合监管系统的对接,将自然资源违法线索、卫片执法、违法行为处理、四大中心执法技术支撑数据、综合统计等实时关联印证,实现自然资源执法内部各项业务信息的互通,执法部门执法业务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业务的信息互通,实现对自然资源违法的整体监管,有效提升自然资源执法的反应和处置能力,提升执法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4.防灾减灾

  (1)用好地质灾害管理系列系统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预报一体化系统、地灾智防app等一系列地灾管理系统,配合建设完善舟山市地质灾害“三区一点”及灾险情数据库,汇集、优化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信息,实现地质灾害综合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并做好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

  (2)用好浙江省海洋灾害防治系统

  基于浙江省海洋灾害防治系统,舟山市级需做好数据和系统对接工作,配合建设完善舟山市海洋灾害防治综合数据库,整合原有的海洋灾害防治信息化应用,完善海洋灾害模拟、预警、会商、防治和成果管理等应用,海洋灾害信息综合集成、融合分析,并对海洋灾害进行风险管理和应急辅助决策,拓展建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风险评估等应用,提升海洋生态灾害管理能力。

  5.决策分析

  (1)打造海陆统筹的市域空间治理平台

  结合舟山市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的重要工作,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包括“一库”、“一图”、“一箱”、“x个应用场景”的舟山市海陆统筹的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致力于协调解决各类规划矛盾,提高空间资源适配性,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把“管”空间和“用”空间有机统一起来,助力舟山特色产业的落地建设,赋能海洋经济、渔业发展等产业链建设,实现更加精细化管理和利用空间资源,更好适应增量削减、存量挖潜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新趋势。

  (2)用好浙江省自然资源综合决策分析系统

  依托舟山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用好浙江省自然资源综合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对市级范围内自然资源空分布、资源配置、利用状况、开发强度、效益变化等情况动态分析;并开展自然各项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深度挖掘分析,实现综合评价、关联分析、趋势预测和形势研判等动态化、精准化,为领导决策、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 项目实施计划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布局舟山市十四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积极实施,稳步推进阶段(2021年),互联互通、全面应用阶段(2022-2023年),智能推动、专项提升阶段(2023-2025年)。

  (一)积极实施,稳步推进(2021)

  1.立足于平台已有建设基础,深化舟山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用,统筹整合海陆数据,打造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枢、业务应用支撑、信息共享服务”三位一体的“数据中台”,全面提升平台面向政务部门的服务能级,有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核心业务应用。

  2.初步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数据体系,积极响应部省信息化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以遥感影像为背景,集成整合地下空间、地表基质、地表覆盖、业务管理等各类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审批监管等自然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3.创新应用“空间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融入“空间码”机制,通过空间地块信息关联,实现地块本身数据的图属关联、前后续业务环节的关联、主支线业务的关联,以此为基础,实现规划编制、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全业务阶段的一码串联,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持续对数据进行清理、规范,不断提高“一张图”数据的真实性、现势性和一致性。完成地块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一码串联,为进行一码查询、一码共享、一码监管、项目全生命周期追溯等奠定基础。

  4.深化推进舟山市自然资源综合监管系统(云账簿)基于云账簿一期建设的成果,建设智能化监管应用,形成陆海统筹“管控查”一体的智能监管体系。扩展监管范围至自然资源全要素,建立自然资源各要素的账目分析计算服务,将自然资源全要素的监管执法流程和数据纳入“云账簿”体系;引入更多监管手段和技术,升级云账簿应用功能内容,更加垂直细分账目需要在使用中根据需求进行添加或完善;从而达到全市自然资源实时监测监管的目标。

  5.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发挥试点作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关键软硬件自主可控,提高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自主可控能力。

  (二)互联互通,全面推进(2022-2023)

  以数据为驱动,以中台为支撑,实现自然资源应用全覆盖,业务全协同,数据全集成,网络全贯通,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服务能力。

  进一步扩展数据来源,将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视频动态监测等自然资源专项数据及互联网、物联网、政务网等多源数据进行扩展接入,建立自然资源数据更新与共享机制,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过程,初步形成自然资源数据湖。

  实现“一码管空间”改革全市域覆盖,各类综合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深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核心数据归集率、核心业务支撑率提高到100%。智能分析研判和智慧决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治理方式流程、手段工具、体制机制、组织架构重构重塑加快推进,初步建立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架构。

  按照核心服务共建共享原则,对已有信息化资产进行封装,通过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完善相关服务,形成自然资源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初步具备资源统筹管理、服务统筹管理、运维统筹管理的能力,实现信息化建设中台支撑。

  按照两统一核心职能要求,实现自然资产管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业务线信息化应用覆盖或升级,补全业务支撑短板;优化升级已有政务服务、业务监管、防灾减灾类应用,基本实现自然资源业务信息化全覆盖。

  (三)智能推动、专项提升(2023-2025)

  充分利用空间规则引擎、大数据分析、微服务架构、增强实景等技术,以丰富信息资源、优化工作服务,加强规则管控、增效业务应用为目标,广泛、全面、深入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监管等业务方向,面向政策制定、决策开展应用建设,助力自然资源在政府管理、社会服务中的决策支持应用。全面建成调查监测评价、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五大应用,高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一码管空间”改革覆盖自然资源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体制机制、制度规范成熟定型,全面形成整体智治新格局,“数字国土空间”成为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6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