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要素保障。整合财政、科技、金融等政策资源,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鼓励数字经济企业加快股改、上市步伐,实现裂变式发展。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围绕数字经济关键和前沿技术领域,全力集聚一批国家级、世界级高端人才;依托在嘉高校,加强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紧缺人才培养;加强数字经济领域职业技能培训,锻造一批“数字工匠”,打造成数字经济人才汇聚地。

  (四)强化示范引导。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分行业、分区域组织实施一批试点示范,积极申报创建省级以上试点示范,培育树立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嘉兴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打造“互联网 ”高地,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制定本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全面实施数字经济强市战略,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数字经济发展系统化推进。坚持统筹协调,建立“领导小组 办公室 专项工作组”领导体系,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坚持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意见 配套文件 专项规划”发展蓝图,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坚持政策支持,建立“产业资金 产业基金 人才政策”帮扶机制,形成百亿级政府产业基金,撬动超千亿级社会资本;坚持精准招商,建立“激励办法 基金招商 考核通报”招商机制;坚持用好“红利”,建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参赛 参会 参展 参观”活动机制;坚持推进落实,建立“工作部署 信息通报 学习培训 考核督查”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具有嘉兴特色的系统化推进数字经济工作体系。

  (二)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和“两化”融合三大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25.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06.9亿元,年均增长17.6%,增加值增速接近同期gdp和规上工业增速的2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6.4%上升至2020年的9.2%,占比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二位。拥有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多张“国字号”名片,南湖区、嘉善县、桐乡市入围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三)数字基础设施领跑全国。全市实现4g网络、百兆家庭光纤宽带、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三个全覆盖”;5g基站累计建成5361个,累计开通率83.94%,5g基站室外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嘉兴市区、县(市)主城区、镇(街道)中心区和重点场景的5g网络全覆盖。培育形成化纤、服装2个行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省首个大型超算中心——“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启动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累计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牌照7张。桐乡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开通,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专用通道的县级城市。

  (四)数字产业化量质齐升。全市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73.6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04.2亿元,年均增速16.6%,接近规上工业年均增速2.5倍,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5年的11.98%上升至2020年的19.5%,支柱作用逐渐显现。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376.7亿元,同比增涨28.8%;研发费用达79.3亿元,同比增长26.4%,近三年增速连续保持25%以上,发展质量不断提高。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智能终端产业产值超350亿元;智能光伏产业产值超300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位列全省第一;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100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超80亿元。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数字产业规模超10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30家、上市企业13家。

  (五)产业数字化领跑全省。“十三五”期间我市“两化”融合指数稳居全省前三,是全省首个实现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2020年,工业应用指数为40.42,列全省第一;工业设备联网率和装备数控化率分别为55.6%、76.4%,均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制定《嘉兴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发布《嘉兴市制造业(亿元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培育了3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7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3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35861家,“上云”企业完成率居全省第二,形成了“一个行业 一朵云 一批企业”的生态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培育工业电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各类新模式新业态试点示范国家级6个、省级230个。

  (六)数字消费势头强劲。全市网络零售额从2015年的835.6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1857.4亿元,年均增长17.32%。全市共有12个优势产业入围省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试点进行培育。6家年度网络交易额超亿元电商平台型企业入围省级重点平台培育企业, 3家企业入围省级新零售示范企业。嘉兴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投入运行,实现对全市50多万户民营、小微、个体工商户的全覆盖。“智慧支付工程”建设试点富有成效,全市活跃商户“非接”与“双免”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84.72%和55.62%,均列全省第二,已实现公交、高速、政务、医疗、教育、加油、停车、农贸市场等便民场景全覆盖。

  (七)数字乡村走在前列。嘉兴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三,平湖、桐乡、海盐、秀洲获评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平湖先后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12个农业主体列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全市共有淘宝镇42个、淘宝村196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十,海宁、桐乡、嘉善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资金网上审批和“村务卡”使用制度,村级资金“零现金”支付率达到100%。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利用5g技术发布国内首个5g智慧农场,浙江华腾牧业开创了国内绿色生态智慧养猪新模式。

  (八)创新要素加快汇聚。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半导体应用技术研究所等创新载体相继落地。创建省级数字经济类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家,获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数字经济类项目13项。引进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和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51名、国家级高端人才407名。2020年,嘉兴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22位,入选省级“引才计划”、省海外工程师、省领军型团队数量均列全省前二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