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
1.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核心节点。主动对接宁波市“1 x”科技大市场体系,形成统分结合、错位互补的市县联动科技成果对接平台。推动乡镇(街道)、特色园区、创新平台、服务机构的技术转移、技术合同登记、项目咨询、科技管家服务等现有平台改造提升,鼓励聚焦宁波“246”产业集群、鄞州“154”产业集群的细分领域建设特色专业的分市场,打造“1 n”网络的鄞州科技大市场2.0升级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依托鄞州科技大市场,提供展览展示、信息查询、项目推介、难题对接、技术诊断、科技成果竞拍等“一站式”精准服务。围绕创新成果产业化,发挥鄞州科技大市场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模式产学研合作,促进相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努力多出“从0到1,从1到n”的科技成果。到2025年,力争全区技术交易额达到40亿元。
2.发展技术转移机构。依托高校院所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水平、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鼓励注册在鄞州的高校院所分离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支持新型产业技术研究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部门,引导在鄞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在鄞落地,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争创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依托海外孵化器、海外研发机构、海外人才驿站、鄞籍人才使者等,积极对接和推动跨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鄞州设立分中心,依托其丰富的国际前沿科技成果资源和渠道,为鄞州转移转化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探索建设“先进技术银行”,整合市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围绕技术信息集聚、转移对接、产业化等功能,建立信息平台、转移转化平台、金融平台等平台,联合金融机构成立技术金融协同创新联盟,推进先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壮大技术转移队伍。大力发展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组织开展人才培训和职业实训,加快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技术转移队伍。引进集聚技术经纪专业人才,广泛对接知名技术经纪人培训机构,重点引进集聚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复合型、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开展本地技术经纪人才培养,鼓励开展市场化技术经理人专业职称评定,培养技术经纪专业人才,建立“绩效论英雄”的评价、奖励机制,提升技术经纪人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引导科技镇长、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到园区、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允许科技特派员依法并经派出单位同意,以技术、管理、资金等投资入股企业并取得相应的报酬。到2025年,累计引进(培育)技术经纪人100人以上。
(五)科技惠民利民行动
1.加快健康鄞州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培育发展互联网医疗、精准医疗、智能医疗等未来健康产业;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聚焦可再生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与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环境污染防治、五水共治、养殖业尾水处理等重点领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其在绿色发展领域示范应用。
2.推动美丽鄞州建设。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助力持续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重点领域,开展低碳、脱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以打造国内一流滨水空间为契机,加强城市规划、生态绿地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科技支撑,高质量构建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生态系统,支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实施科技支撑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加强空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六)创新生态优化行动
1.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高地。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管理和“四轮驱动”保护,发挥鄞州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平台、品牌指导服务站、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中心作用,构建公检法与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强化质量和市场导向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建立“投贷保易服”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产品研发,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在关键前沿领域加强专利布局,提高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和应用能力。推动知识产权社会共治,依托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解纷应对指导中心宁波分中心,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知识产权解纷预防化解机制和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海外专利纠纷应对、知识产权分享与保护机制。
2.营造创业创新文化。深入实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和科技普及,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鼓励创新、宣传创新、推动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创新尽职免责机制、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奖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宣传推动“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建设,每年重点奖励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创新人才和创新先锋企业。合理布局并切实加强全民科普场馆建设,提高科普场馆运营质量,探索建立科研院所、大学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
3.优化科技金融供给和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做大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规模,支持大型科技龙头企业参与设立重点领域细分行业子基金,支持银行设立专业主营的科技支行,创新担保方式和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领域,构建覆盖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支撑体系。深入实施金融畅通工程,鼓励“投、贷、融、保”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持续完善企业征信体系。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辅导企业到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及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深化芯片、算法、云计算等基础技术攻关,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发展。到2025年,科技信贷“风险池基金”规模上升至5000万元,科技信贷余额突破6亿元。
4.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龙头企业、院士专家、创新团队为主体,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赛马制”和首席专家“组阁制”,采取共建院士工作站、校企联合体、创新大联盟等形式,政企联动扩大风投、创投、产投等基金规模,形成研发链、转化链、金融链的协同闭环。深化人才发展新机制,争取省市人才管理改革试点,赋予高校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龙头企业等用人单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试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深化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搭建好数字化改革科技创新领域“四梁八柱”,推进科技管理领域重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加强治理端和服务端集成应用,为创新主体提供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高效便捷精准服务。
六、加强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