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务部署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创新能力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紧扣产业链中最核心、最前沿的“卡脖子”技术关键点,迭代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组织参与国家、省“尖兵”“尖峰”“领航”“领雁”计划,在“城市大脑”为标志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一代集成电路等信息领域,以创新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为标志的结构生物学、靶向药物、免疫与基因治疗等生命健康领域,智能制造、先进精密仪器、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增强核心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探索多元主义联合攻关模式,积极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高效推进“卡脖子”联合攻关项目。鼓励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等重大科技项目。
2.加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瞄准世界前沿,聚焦杭州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引进若干具有重大战略性、基础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法航空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等建设,打造西湖基因编辑及应用中心、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一批连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服务杭州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科创平台,加快形成自主创新原动力。加快构建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之江实验室争创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合力推进西湖、良渚、湖畔等浙江省实验室布局建设。创建自旋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实验室(中电海康)、区域链和数字安全实验室(浙大)、结构生物学实验室(西湖大学)、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实验室(北航)、jkw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提升原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研究平台。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规划布局若干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西湖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支持在杭省属、市属高校、科研院所聚焦特色学科和专业,以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创建国内一流高校、一流院所,培育一批战略科技力量。
3.统筹优化产业布局。以建成“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奋力打造我省“重要窗口”的鲜明标杆,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区为目标,举全市之力,以超常规举措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健全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与市域创新发展协同机制,引领全域协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杭州高新区(滨江)和萧山临江高新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一流创新创业园区,支持萧山、余杭、青山湖、建德等省级高新区,以及上城、拱墅、富阳等在建省级高新区和钱塘江国际创新带、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验区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力高端创新资源、人才集聚,建设提升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倍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与研发投入“两提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两贡献”,指导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推进高新产业开发区(园区)建设发展。
专栏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杭州高新区(滨江)。按照“一个目标、两个示范、三大引擎”的部署。坚持人才第一战略,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支持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打造协同高效的科创体系;落实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聚焦数字安防、互联网、生命健康等产业,打造数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双创载体升级、提升平台专业化产业服务水平、知识产权高质量服务、完善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专业赋能的孵化育成体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经济体系。
萧山临江高新区。充分发挥临江国家高新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统筹杭州医药港、杭州大创小镇、杭州综合保税区、杭州江东芯谷、杭州临江高科园、杭州前进智造园等重大创新及转型升级平台,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省级高新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意见。支持和引领萧山、余杭、青山湖、建德等各省级高新区、开发区围绕突破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转化,支持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4 1”产业导向为基础,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电子通信业,纺织服装业;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生命健康产业;萧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聚力攻坚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生物经济等领域,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健康医疗等优势产业;青山湖高新区以微电子仪器装备、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高端医疗装备、新材料等为主攻方向;紫金港数字信息高新产业园持续集聚数字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建德功能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功能性新材料为主攻方向,深化数字化改革,培育建设“新工厂”,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目标,优化产业创新空间布局,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创平台,引导高端人才集聚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健全中小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率先建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一批专业化国际化园区。
(二)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
1.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加快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培育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加快实施“雏鹰计划”,优化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贯彻实施“雄鹰行动”,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落实对自主创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直接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扶持和金融保险等多种激励方式,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