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推动医药企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医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从源头上减少发酵菌渣、工艺废水、挥发性有机物等废弃物产生,实现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转变。加大原料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力度,提高原料药绿色制造水平。

  (二)新型食品产业

  5. 优化产业布局。市食品产业园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加快二期规划建设,重点围绕预制菜、功能性食品、冷链物流、研发平台等进行布局。沿湖地区(宝应县、高邮市)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丰富的禽蛋、水产、水生蔬菜等产品为基础,重点招引布局农副产品深加工、预制菜和有机食品生产项目,加快高邮食品产业园和宝应有机食品园建设。

  6. 完善产业链条。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食品制造企业,招引带动性强的基地型食品制造企业;围绕调味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优化产品格局;推广“中央厨房”模式,支持企业向上游种养殖业和下游商超、餐饮业延伸,通过新型营销模式,打通b端和c端客户,构建“从田间地头→工厂→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

  7. 实施“三品”战略。开展“三品”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到2025年再创成1家示范城市。加强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培育,力争将高邮鸭蛋培育成国家传统优势食品产区。落实工信部数字化助力“三品”行动,通过推进企业实施“智改数转”,促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提升产品质量和供给能力。

  8.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每年组织20家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鼓励各企业开展企业内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培训、食品安全知识学习,推动企业诚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食品从业人员整体诚信意识。鼓励企业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运用到食品生产全流程监管中,快速、准确检测食品质量,抓好食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安全问题,实现智慧监管。

  (三)医疗器械和医美日化产业

  9. 优化产业布局,建强产业载体。医疗器械产业以打造沿江医疗器械产业带为目标,广陵区以头桥医疗器械产业园为主体,整合提升一次性医用耗材产品,重点发展高值耗材和诊疗设备,提升产品档次,做大产业规模,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医用耗材集散地;在邗江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二期建设中规划布局高端诊疗设备产业;江都区在现有医疗装备pet-ct的基础上,招引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及高端医疗装备;扬州经开区在高档轻工产业园中重点布局高值耗材和家用便携式康复诊疗设备。医美日化产业以杭集高新区为产业发展主要载体,推进实施“腾笼换凤”工程,使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鼓励同质化企业间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打造一批规模大、质量好、品牌响的龙头骨干企业。

  10. 加强企业培育,做大企业规模。梳理质态优良、发展趋势良好并在“十四五”期间能晋档年开票销售1亿元、5亿元和10亿元以上的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分级培育,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集中优势资源,精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行业小巨人”企业,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鼓励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兼并相同业态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导有上市基础和上市意愿的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上市辅导、投资管理等方面做好服务,推动企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

  11. 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企业吸附力。医疗器械产业在保持现有一次性医疗耗材产品优势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增加医疗器械耗材产品数量,做大一次性医用耗材。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含量,对现有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大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和引进,拓展医疗器械产业链。医美日化产业发挥优势企业带动作用,以高端化、智能化产品为核心,围绕护肤品、化妆品等美容美妆用品;牙线、漱口水、沐浴露、洗发水等家用洗护用品;电动牙刷、智能声波牙刷、美牙仪、冲牙器等口腔智能设备加大科技研发和项目招引力度,补齐美妆护肤、高端日化和口腔智能护理设备短板,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市级相关部门横向协同和市县两级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问题、关键技术及产品的联合攻关能力和试点示范的推广应用。积极协调和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在政策制定、形势研判等方面当好政府部门参谋助手,在政企沟通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作用,围绕“党建红”赋能“产业蓝”常态化开展各项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链的专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生命健康产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在抵押方式、融资定价、期限设定等方面降低门槛;设立金融与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生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形成撬动项目、支持企业、分享收益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立足扬州自身的城市特质和产业特点,本着高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活扬州大学、扬州职大、扬工院等相关资源,引导在扬高校增设相关学科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加快中端人才的培育。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课程嵌入、入企实训等方式,加大实用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9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