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区域养老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鼓励旅居养老、医养融合等新模式,探索个性化定制家庭养老模式。深化智慧养老模式,提质升级“虚拟养老院”,强化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产品和服务。提振养老消费能级,深化“颐养金仓”养老服务品牌打造,推动企业认真研究老年服务需求,持续丰富老年日常生活、健康管理、居家护理、营养品与保健器械、中医养生等消费产品,创新研发老年旅游、老年娱乐学习、老年保险理财等消费产品,推动产品赋能市场消费,激发老龄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独立生产、聚集销售、深度研发,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细分产品市场,精准匹配“需求—产品—消费”,形成老年消费服务的发展实力,实现产品对养老服务的最大赋能,推动太仓老龄和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三)实施路径

  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机构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智慧养老,完善全市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异地新建、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建设等项目。加强养老产业载体建设,全面推进“沪太养老一体化”。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培育智慧养老运行企业,引导老年人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专栏四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项目占地32亩,计划投资5.1亿,规划面积4万平方米左右(包含3万平方米养老公寓、5千平方米康复中心、5千平方米社区医院),计划设置自理床位250张、护理床位390张。项目计划2025年完成建设。

  太仓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一期项目计划用地约34亩,投资6亿元,规划面积4万平方米左右(包含2.4万平方米左右福利中心、1.3万平方米左右康养公寓,3千平方米左右配套设施),计划设置自理床位250张、护理床位200张、中高端康养公寓床位200张。项目计划2025年完成建设。

  深度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区镇养老机构改革,实现各区镇公办机构完成公建民营改革。着力推动养老产业化、个性化发展,加快引入1~2家中高端养老集团,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创新“家庭—社区—医院”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医养一体化”综合服务。

  第四章 空间布局

  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原则,根据太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和战略思路,围绕城市发展与产业配套的诉求,充分考虑临沪、港口、高铁等重大因素影响,全面推进集聚示范提升、重点项目引进、市场主体培育,着力打造“一核两带、三极多点”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架构(见图1)。

  图1 太仓市现代服务业“十四五”空间布局

  一、“一核”:做强服务业综合发展核

  以主城区为市域综合发展主中心,以高新区和城厢镇为重点,构建太仓沿沪区域发展核心。充分发挥主城区居住人口集中、商业文化底蕴深厚、服务业态丰富、商业网点完善等优势,做大做强文化、生态、宜居品牌。在商务、休闲、安居方面加强服务上海的能力,充分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配套上海产业体系,形成临沪高端服务产业带的核心。优化老城区功能布局,全面推动文化娱乐、商业消费、生活服务等功能融合,打造成为太仓城市中央活力区、临沪精致文化体验区和江南水乡特色宜居区。

  二、“两带”:拓展服务业两大发展带

  ——临江现代物贸产业带。立足做优做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发展极,以资本合作为纽带,推进太仓港建设成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充分发挥太仓集装箱出海口功能,打造长江经济带江海河联运枢纽。加强与上海港在江海联运、联合运输等方面合作,探索港口集团互相入股联合运营。依托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取融入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太仓港航运物流运营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建设。

  ——临沪高端服务产业带。充分发挥高新区融入上海和对德合作优势,加快推进沪太交通互联互通,培育做大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打造现代服务同城化效应。加速建设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引进培育研发设计产业,加强与嘉定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和上海国际汽车城对接融入,培育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产业。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及新片区、张江高新区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深度对接,大力引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复星复游城的带动作用,开发城厢、浏河、双凤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文旅产业(见图2)。

  图2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示意图

  三、“三极”:打造服务业三大增长极

  ——娄江新城。全面发挥高铁、高校、高层次人才、高质量项目交汇叠加优势,统筹抓好科教创新区、智能制造区、高铁商务区和临沪国际社区四大主功能区建设,积极打造中德创新城。科教创新区:充分发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作用,有序推进高校院所、众创空间、科创园区、孵化平台、生活配套等功能节点建设,加强完善研发设计为核心的全链条科技服务,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创业首选地、成果转化区。智能制造区:大力推进高端精密仪器、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相关研发设计、科技信息等服务,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高铁商务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高铁站点枢纽功能,围绕站城一体化发展方向,布局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会展服务、专业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铁枢纽新经济新业态,打造长三角国际开放先行区、虹桥商务配套核心区、临沪交通枢纽门户区。临沪国际社区:突出融入上海、借鉴国际,面向以创新人才、国际高端人士为主体的人群,扎实推进市民文体活动中心、娄江新城医院、医养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国际范的生活性服务,构建人文景观相生、生活产业相融的临沪国际社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