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员特种设备安全岗位责任制。利用特种设备企业服务平台,逐步将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业人员纳入平台管理。开展线上线下安全教育,打造在线安全教育与作业人员证书有效管理平台,提升全市整体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平台。将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与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提升救援数据的准确性。

  发挥安全责任保险作用。建立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和安全监管相结合的良好互动机制,充分发挥责任保险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功能。

  专栏1:监管机制创新工程

  加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规范高效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分类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实行执法监督制度、督办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机制。鼓励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引导规范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媒体、社会公众舆论监督作用,实现市场监管协同共治。到2025年,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模式抽查企业数占在业企业总数比例达10%,市场主体活跃度达92%。

  专栏2:智慧监管工程

  推进“互联网 监管”系统建设。建设“智慧食安”,搭建食品安全共治平台,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开发药品信息管理软件,实现对药械产品的远程追溯,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提升监管效率。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制定实施物联网电梯标准,推进“智慧电梯”项目建设。

  专栏3: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卓越”计划。提升源头治理能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总体覆盖率达到60%以上;提升科学监管能力,建成宜兴市食品公益损害风险防控中心;提升跨界治理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舆情监测响应机制、重大事故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开展重点领域食品安全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到2025年,食品抽检量达到8.5批次/千人,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2%以上。

  (四)聚焦“质量强市”建设,构建新发展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战略推进,全面提升质量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努力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提升共治格局和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全面开展质量强市(县)示范创建工作。

  质量提升,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全市电线电缆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我市电线电缆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把我市电线电缆产业打造成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研究制定环保设备、紫砂陶制品等产业“十四五”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更多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升质量认证供给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规模以上骨干企业获得更多国内、国际质量认证,更好走向国际市场。

  品牌创建,树立企业质量管理典型标杆。大力推广实施江苏精品认证,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探索开展健康、养老服务认证和电子商务认证,全面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各行各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引导我市更多企业尤其是服务型、中小微企业获得质量认证。培育各级质量奖企业,全面提升我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标准引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着力加强紫砂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执行能力,逐步实现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质量跨越。聚焦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力争在产业关键技术标准领域构筑宜兴优势;瞄准旅游、养老、家政、文体、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实施“标准化 服务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服务行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构建宜兴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

  计量惠民,增强消费者的获得感和公平感。巩固省级计量惠民示范市的长效建设,加快推进计量一体化发展,提升工业计量、能源计量、民生计量管理水平。加强日常计量抽检、计量监督检查,不断提升我市产品的计量抽检合格率和计量器具的检定合格率;认真开展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备案、检定工作,确保重点计量器具的检定合格率符合计量惠民示范市的要求;通过引导企业申报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申领计量合格确认、计量保证确认和测量管理体系3a认证,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诚信计量管理水平和生产企业计量管理水平;继续落实两免费检定、家用血压计免费检定政策,坚持计量惠民常态化、制度化。

  主体自治, 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应用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培养高层次质量人才,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后备梯队企业。推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先进方法和工具,帮扶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基础建设,建设一批高层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省级陶瓷耐火中心升级为国家级中心的相关建设事宜。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检测平台的优势,大力开展以标准、计量、质量和认证认可为主要内容的“nqi”一站式服务,助力我市环保、电缆、耐材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针对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优化服务流程、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效能等方面,采取积极举措,真正体现技术机构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公益属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