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河东品牌”。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立足我区漕运文化、妈祖文化、洋务文化、民俗文化、音乐文化等直沽历史文化底蕴,创建酒博印象、河东博物馆和非遗馆2个a级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河东网红打卡地,坚持差异化开发策略,设计打造“直沽历史文化游”“商贸网红打卡游”“音乐艺术品鉴游”“民俗非遗记忆游”等4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形成风韵独特的“河东品牌”。

  扩大文化服务供给。以河东区博物馆、非遗馆、图书馆为主导,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积极开展京津冀一体化文化交流活动,引进京冀文化产业,以文化交流助推文化产业繁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软硬件建设,增强实效性,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高科技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紧抓科技发展机遇,加快新兴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以动漫游戏及数字软件开发产业为重点,以“文化 科技”“文化 互联网”作为我区文化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发展。

  (七)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全方位数字化发展。以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为主线,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发展。发展新兴数字产业,依托我市涵盖核心硬件、基础软件、算力支撑、场景应用、关键配套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布局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量级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优质企业引进。重点围绕设计服务、科技服务、信创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用足用好海河产业基金等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吸引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民企 500 强、服务业 500 强和新经济 500强等领军企业的集团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功能型总部落户,进行实体化运营,丰富数字产业生态“基因”。大力发展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在线新经济领域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以技术、资金、资源、数据等要素为纽带,打造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链主型、平台型、生态型企业。重点围绕大健康服务、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活跃领域,加快开展数字化服务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树立行业标杆和服务典范,加快引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数字服务品牌企业和具有天津特色的区域数字服务品牌企业。推动数字服务业企业股改、上市、并购重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强化优质创新主体培育。加快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主动融入数字化产业平台,打造共建共享、优势互补、能力适配、互利共赢的企业共同体,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以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数字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工作,引导人才、政策、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引导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依托“雏鹰-瞪羚-领军”梯度培育机制创新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培育更多国家专精“小巨人”企业;支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制造业企业申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形成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八)推动2.5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深化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两业协调发展路径,推出一系列促进融合发展政策,支持两业在创新驱动下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的深层次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伸产业链条,转变生产模式,丰富产品种类,多维度探索“两业融合”模式路径,盘活制造生产活力,引导两业从“融合”逐步走向“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融合领域。

  打造2.5产业试点工程。以电气科学研究院为试点园区,以先进智能电气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打造“制造 服务”融合模式,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引入配套服务业企业,拉动先进制造业产值,加速构建产业融合试点园区;鼓励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柔性化生产的“定制 生产”融合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支持运用智能化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

  强化现代金融助力。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分业分类的融资支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深入研究,提供差异化融资方案,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融资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等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为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抓好规划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统筹协调解决全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跨街域、跨行业和跨部门重大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并适时组织规划实施评估。区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动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结合河东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落实税收征管制度、加快土地转型利用、优化行政审批、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推进行业标准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促进二三产融合,营造服务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增强服务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拓展社会资本服务业发展空间,激发服务业活力。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服务业发展。支持民间资本投向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深化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改革,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