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功能融合的国际文化交流引领区

  1.促进文化资源开发与新型消费业态的融合发展。结合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建设,推进宛平城搬迁腾退、遗址保护、环境整治、功能塑造,恢复“卢沟晓月”“宛平烽火”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永定河晓月湖亲水文化休闲游憩带,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补充咖啡馆、实体书店等文化休闲业态,增加各类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等活动空间,加快消费体验和纪念产品开发,打造涵盖遗址游览、博物馆教育、沉浸式演艺体验、餐饮购物住宿等全方面体验的旅游消费新场景。结合莲花池金中都遗址整体保护提升,建设金中都遗址公园、户外文化交流空间等公共文化场所。结合“古池莲花、中都城墙、城垣水关”等金中都遗址,推出“中都探秘”等文化旅游线路,构建历史与现代融合交织、文化生态与现代金融等交相辉映的独特风貌。结合长辛店红色遗址群整体保护传承,聚焦红色文化纪念和工业遗产记忆两大核心,推动“北方红星长辛店”等红色主题活动体验和纪念产品开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结合长辛店棚改,分阶段推进旅游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五里长街商业区、铁道文化展示区、餐饮创新培育区、传统院落民宿区、文化艺术展演区等,推动文旅商的融合发展。

  2.打造南中轴时尚文化展示区和首都商务新区文化交流新窗口。围绕南中轴地区建设,加快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国家级文化资源载体布局,推动建设一批遗址公园和文化创意展示区,促进国家级和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落地,稳步推进中央芭蕾舞团等建设。加快国家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布局展示国家文明成就的博物馆群落,推动国家级博物馆群建设。依托丰台区家居、花卉等产业发展基础,充分融合“科技”“文化”“商务”等元素,积极培育时尚设计、品牌孵化、展览展示、文化演艺、文化创意、流行信息发布、高端商务等功能。围绕汽车、家居等产品,支持举办全球首发会、知名品牌设计师新品show、时尚博览会、行业沙龙交流会等,打造国际文化资源聚集区,力争成为彰显首都乃至全球时尚文化的重要窗口。

  3.促进首都戏曲等文艺演出业态集聚发展。深挖区域文化资源,推动戏曲、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聚集发展,打造文化展示、文艺表演、专业交流聚集地。加强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等驻区戏曲院校(团)的合作,以中国戏曲文化周为平台、以常态化戏曲推广为抓手,不断提升戏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依托北京园博园,与辖区戏曲资源合作开展多剧种、多形式的戏曲常态化演出活动、戏曲培训活动、戏曲体验和普及活动、戏曲学术交流活动及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力争将北京园博园打造成戏曲文化传播基地、戏曲艺术表演基地、戏曲人才培养基地、戏曲产业创意基地。

  4.培育创意文旅消费新产品新模式。以丰台文旅集团为主力,打造一批近现代工业科普教育新基地和文化旅游新地标,策划举办系列展览活动。依托区内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建设,推动“欢乐冰雪季”等项目建设,开发“冰雪 旅游”“冰雪 度假”“冰雪 表演”等创新型冰雪运动消费产品。鼓励区内近现代工业遗存改造小剧场、实体书店、阅读空间等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空间。推动建设一批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文旅产业集聚地。

  (二)推动特色花卉园艺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以“花 服务”“花 消费”为核心,深入挖掘花乡花卉历史文化传承,积极培育花卉交易、花卉配送、花卉会展、花卉研学、花卉创意、花卉科教、花卉休闲、花卉鉴赏等多种业态。加快打造网上交易平台,构建多层次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完善花卉上下游产业链,为首都重大节庆活动、国际交往、文化交流和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提供高端花卉产品和服务供应保障。

  1.加强精品花卉品种创新与研发。依托世界花卉大观园和花木集团等,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及周边花卉企业,建立以花乡百合、菊花、茉莉和月季等花卉品种为基础,以企业为主导的花卉创新联合体,积极开展花卉新、优品种研发与栽培管理技术创新,加强精品花卉名种选育和繁育。建立花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基地,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扩大繁育规模和销售市场范围。通过兼并收购,加强生产、运输、包装等环节的园艺资材研发,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花卉保鲜等采后处理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延伸花卉精深加工、食药用等多用途产品开发,提高产业附加值。

  2.创新花卉交易和流通模式,提高花卉产业终端服务。发展“互联网 花卉”、花卉拍卖等交易新模式,推动专家团队线上指导生产,商家或种植户线下浇水、施肥、催花和包装等实际操作环节,确保花卉高质量产出。依托世界花卉大观园、世纪奥桥花卉园艺超市等,吸引花卉电商领域龙头企业落户。依托电商优势搭建鲜花产业的全流程信息化平台,推动建设集花卉贸易流通、产业服务、创新研发、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花卉综合交易平台。依托花木集团引入国有资本打造全国知名花卉龙头企业。引入优质花卉流通服务链企业,带动本地花卉产业发展。鼓励规划建设一批集成花卉、加工配送、产业服务等功能的次级花卉流通节点设施。推动在街头、公园、社区等公共区域开展流动花卉销售,完善花卉终端流通消费网络体系。围绕花卉生产、物流、监管等环节创新花卉产业标准化,构建全国典范花卉交易、体验场所。

  3.打造花卉文化创意品牌。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开发花卉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花卉礼仪、花卉表演、花卉工程等多种服务。依托花乡花卉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花卉产业的数字展厅、花卉综合展示观光中心、产业链汇聚中心、线下集散中心等,完善花卉交易、休闲体验、展览展示等功能布局,集中培育12个龙头经营主体。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产业链云平台生态系统,发展以平台为中心、线下线上相融合的展览展示展销,打造花卉创意品牌。借助抖音、直播、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数字展厅和直播基地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展“线上云游”体验活动,培育基于数字内容的线上消费业态,形成智能化、多元化、体验化的花卉消费场景。发展花卉会展,借助公园和旅游景点,加大花卉科普教育和宣传力度,打造花卉文化、生态旅游、艺术传承等相融合的花卉消费网红“打卡地”,开启花卉消费新生活。大力宣传“京南花城”,讲好“花把式”故事,展示花卉种植技术,传承“工匠”精神,弘扬花乡八百年花卉文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1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