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持续推进科学治气。推动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常态化抓好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分行业分领域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企业治污减排绩效不断提档升级。强化西部区域大气联防联控pg电子官方的技术支持,确保pm2.5年均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

  全面有效精准治水。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推进入河排口整治,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序推进病害管网修复等工程,整治凤凰北大街等3处内涝点位、金马河汪家湾段等水毁堤防,推进清水河温江段防洪治理工程,新(改、扩)建市政排水管网6.7公里,新建市政供水主干管1.5公里,完成排水管网治理项目2个,完善城乡污水收集系统。加快推进金马污水处理厂等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2%以上。

  积极开展依法治土。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强化污染地块负面清单和用地分类管控,积极落实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保障农用地及农作物安全,推动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一期项目竣工投运,加快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项目建设,确保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置。

  (三)持续推动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着力优化调整空间结构。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片区规划、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有序开发“三区三线”增量空间,以产规明确产业方向和场景业态,以控规调整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以城市设计控制建筑形态和景观风貌,全面启动涌泉官河、公平红桥、金马刘家濠等区域规划建设,营建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特质鲜明的活力新区。“增存并举”促进优质资源向“两河”沿岸和“一心”周边聚集,为产业发展和场景营建提供空间承载和要素支撑,全面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积极争取纳入市上混合用地改革试点,加大新型产业用地供给,推进标准厂房、专业楼宇等专业化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着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工厂,新增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230万平方米以上。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持续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率。深度参与“碳惠天府”行动,积极推进碳排放权、林权交易,全面推进碳中和公益行动,创建近零碳园区、企业、社区。

  着力优化调整交通结构。加快建设五环路(温江段),推动成温邛高速扩容改造方案落地,推进永宁大道南段、锦绣大道南段等外联道路建设,新开工共和东路等5个市政道路项目,打通德全路等“断头路”。优化完善北林路网结构,系统谋划黄石、金星、明光tod建设,加快包装策划一批南北贯穿通道改造项目,竣工田园大道、新林路等交通项目5个,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强化“轨道 公交 慢行”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新开、优化公交线路8条以上,规范运行共享电单车。

  着力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速推进北林区域天然气管线配套工程、永宁绕城第二气源燃气管线工程、成都医学城起步区集中供热管线和新华加油站等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输配体系。积极争取220千伏渡桥变电站、110千伏光明变电站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建设成都西变电站配套220千伏线路工程等项目。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新增新能源汽车2000辆,新建充电站10座、充电桩2200个。

  三、坚持以市民有感为导向,纵深推进温暖如家共担共享的心安之区建设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筑牢城市安全底板,促进社会善治良序,坚定不移提质幸福温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一)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社会保障公平可及。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千方百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就业创业“一站式”公共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大力开展“订制化”培训,培养“温江工匠”,争创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350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机制,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构建残疾儿童社区康复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不低于93%、98%。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养老托育、日照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示范镇(街)4个。创建第二批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强化住房保障,开工温泉小区、长石二期等优居房项目,竣工水沐怡境三期优居房项目,筹建人才公寓2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200套。争创新一届省双拥模范区。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持续落实“双减”政策,引进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师,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深入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启动成都名校领办学校建设,新(改、扩)建科技园高中、花土东街幼儿园等学校8所,新增学位1.5万个。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在学校运动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市民提供科学专业指导。加快推进市第五人民医院光华院区开工建设,实施区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推动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保障危重病人救治,构建高效协同的分级诊疗体系,健全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67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