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统筹州域协调发展,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迈出更大步伐。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提升州府能级,构建更高水平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促进产城融合、岸城融合、城乡融合、山坝融合。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大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西南边境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示范带。三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设健康德宏、运动德宏、教育强州、体育强州,一体推进更加均衡、更加可及和更高质量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实现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一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绝不允许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二是压实生态保护责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强化瑞丽江—大盈江流域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重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坝区耕地保护,推进国土绿化和绿美创建,守护好边境生态安全。四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开展能源革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生活,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五)提升边疆治理现代化水平,在维护国家西南边境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一是扛牢为国守边政治责任,创新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体制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和边境管控有效经验做法创造性转化、常态化运用,全力打造边疆治理现代化标杆。二是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德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提升边疆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三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支持扶持广大边民参与沿边开放、共享发展成果,让边疆人民获得感更加明显、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国家认同感、国民荣誉感、国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谱写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新篇章。
三、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德宏建州70周年,州人民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州委八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拼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突出做好扩开放、稳增长、稳就业工作,推动“三个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宏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今年要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强做优热区现代农业,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建好原料“第一车间”。抓好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推进粮食增产增效并重,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71万吨以上。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橡胶、咖啡、坚果、柠檬、烟叶、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增咖啡种植1万亩以上、改造1.5万亩,坚果种植3万亩以上,完成鲜食玉米种植20万亩以上,打造中国冬季鲜食玉米之乡、全省优质雪茄烟叶生产基地。稳定生猪,发展肉牛,做优禽蛋,做好水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高端优质水果,打造生态富民产业。依托土地整治项目加大龙头企业招引,促进种养殖规模化发展。推进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深化跨境农业合作,巩固境外返销农产品种植面积,鼓励开展境外养殖合作。全年农林渔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5%。
加快热区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多方引进农业加工企业,持续推动粮油、蔗糖、茶叶、茧丝绸、咖啡、坚果、肉牛、饲料等重点产业全链条发展,切实改变只卖原料、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实施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推动规模化大众化和精品化定制化双线并进发展,扩大德宏咖啡品牌影响力。聚力境外屠宰牛入境,推动以肉牛为重点的肉制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一县一业”产业,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户、“三品一标”产品3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8:1。
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强防返贫监测预警,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动态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做好“土特产”文章,健全乡村特色产业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增值收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培训1.3万人以上、转移就业5.6万人以上。盘活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巩固在5万元以上,抵边行政村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