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深化改革”,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联动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和减税降费直达机制,继续实行财政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放贷挂钩制度。实施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完成1552宗国有资产清理和权证办理,通过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注入矿产、土地、房产等资产,优化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布局,提升直接融资能力。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现代企业运作机制,围绕培育优势企业,壮大支柱产业,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参与项目建设、招商合作等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资本回报率,力争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加50亿元以上,全年融资不少于1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以上,利润突破1500万元。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企业提能增效。持续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质量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编制乡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支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新建基层供销社不少于5个,持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31],不断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等制度,推行“一目录、五清单”[32]精准高效监管执法,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用好惠企政策“一站式”兑现专窗,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纾困解难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常态化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做好营商环境“背靠背”直接评价工作,高效运转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强化科技创新支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运营管理,在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加强与成都理工、西华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校的深度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8项以上,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1400万元以上。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全年产出科技成果不少于4项,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创新技术23项以上,实现成果转化产值突破24亿元。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和有效利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五、坚持“生态立县”,不断擦靓青秀之川新名片
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垃圾处理设施“三年推进”行动,完成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购置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设备1000套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打造垃圾分类示范乡镇3个、村级示范点10个。持续开展“最干净城市”创建,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集镇”创建成果。实施城乡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健全考核激励措施,力争创建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23个,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000户。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秩序规范整治力度,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行为,深入开展清杂去乱,抓好去“蓝顶子”[33]、禁“鸟笼子”[34]、拆旧房子、建新房子工作。扎实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9%、90%、92%。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减污降碳协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气质”“净水质”“保土质”,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创建成果。强化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道路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pm2.5、pm10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5%以上。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县乡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态环境应急事件发生。有序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提升生态系统保护能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全面完成世界银行贷款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完成项目授信放款并开工建设。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林长 警长 检察长”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林。抓实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加大枯死松树除治力度,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74%以上。全面推行野猪致害防控试点等工作。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流域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全面防范输入型污染风险,切实巩固清江河、白龙湖优良水体保护成效。
六、坚持“民生为本”,竭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开展岗位对接加密行动,续建新建就业帮扶工厂8个以上、灵活就业车间5个以上、就业帮扶基地20个以上,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精准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000人以上。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广泛吸纳群众就业增收,脱贫人口稳定就业1.3万人以上。健全完善根治欠薪工作机制,确保民工工资直发率达100%。大力推进“技能青川”建设,完成青川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建筑、肉牛羊养殖等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大力培育民间技能大师、乡村工匠,打造“川字号”劳务品牌1个。高质量建好返乡创业示范园、创业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意向的城乡劳动力开展针对性指导,力争回引返乡创业100人,发放创业补贴100万元、创业贷款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