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全局谋划项目。围绕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谋划项目,充实更新项目储备库,确保储备项目400个以上,投资规模1500亿元以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专项债、“四化”基金等资金支持,重点突出“三大工程”、综合管廊、产业设备更新,以及“小而美”民生项目,年内争取各类资金2亿元以上。推动项目审批、水保、环评、能评等事项联动办,提升项目“成熟度”,申报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力争纳入省市重大项目库项目27个,年度完成投资15.6亿元以上。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从源头上严防“三边”工程、“三个工程”、新形象工程。
发挥优势招引项目。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树牢“以资源引资产、以市场换产业”理念,深刻分析产业特征,提升招商引资质效。链式发展突出“延”链,聚焦轮胎智能制造、清洁能源设备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加工等产业,用好“贵商易”“招商易”平台,充分发挥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优势,围绕“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中、下游精准招商。集群发展突出“拓”群,聚焦预制菜、休闲食品等产业,灵活运用标房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大力招引成长型企业,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集聚发展良好局面。引进优强企业30家以上,完成产业到位资金48亿元以上,工业投资占比60%以上。建立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库,定期发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项目信息,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投资,民间投资占比40%以上。
做强保障服务项目。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包保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机制,围绕“招商、建设、投产”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做好地、房、人、电、钱、证等要素保障。建立企业、项目问题清单,“一企一策”“一项一策”妥善处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清理项目违法用地,坚决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项目用地。持续推进“政银企”合作,开展常态化精准化融资对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持续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探索“人才 项目”互促引才模式,全力解决项目“用工难”问题。
(三)深化业态融合,促进市场消费提质扩容增效。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紧盯市场需求改善服务、丰富业态,推动文旅大融合,进一步提振和拉动消费。
深挖阳明文化地域基因。加强阳明洞、玩易窝、三人坟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启动阳明文化园核心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持续推进阳明文化赋能“15分钟生活圈”建设,推进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阳明文化名城。加强与孔学堂、阳明祠联动,优化运作“阳明文化 ”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推动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研学运营机制,开发阳明文化“数字”应用场景,组织阳明文化文创大赛,新增文创产品10个以上。支持县内研究机构、研学团队规范开展研学游活动,打造阳明“心学”研学品牌,接待研学游客30万人次以上。
以旅游激发消费增长潜力。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推动交通、餐饮、住宿等业态、配套持续完善,激活旅游消费市场,综合旅游收入增长15%以上。推广幸福旅居“8 1 1 n”模式,推动“旅居生活”市级示范项目建设,新增星级(标准级)以上民宿(农家乐)10家以上,培育发展旅居民宿60栋以上。赴重庆、湖南等目标客源地宣传推介5场以上,多渠道推广“旅居·心修文”品牌。推动阳明文化园、野生动物园、苏格兰牧场、圣益度假区提质改造,支持苏格兰牧场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丰富文城逸都商圈、居夷集市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接待过夜游客增长10%以上、人均花费增长7%以上。策划新春年货节、避暑消费季、金秋购物节、暖冬消费季、路边音乐节等系列促销活动不少于50场次。
推动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持续打造贵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推进深国际、网营物联二期等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发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流通平台作用,搭建本地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打造“黔货出山”桥头堡。引进美宜佳、凯辉、24客等品牌,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5家以上。加快健全县域商业体系,推动农产品上行和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服务下沉,繁荣农村消费市场。严厉打击食品、农资、日用品、保健品等领域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新增“四上”企业26户以上。实施电子商务“十百千万”工程,培育电商畅销品牌5个以上,新增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店铺20家。
(四)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品质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优化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和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
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完成7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5个街道中心区域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建设,完成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城市“南进”步伐,推动职教产业园、外国语学校、体育中学等项目建设。推进“乌长”高速(修文段)建设,建成“贵金古”高速修文西站连接线,完成龙扎线、扎久线(延伸段)建设,探索构建与“观白中心”同城化公交体系,加速融入贵阳主城都市圈。统筹空间开发保护,持续推进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强化规划执行监督,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稳步推动人口向县城和重点城镇集聚,新增常住人口8000人以上。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巩固提升3个“15分钟生活圈”,新增生鲜超市2个、公共停车位476个,改造老旧小区127户、背街小巷1374米。启动城东片区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雨水管网11公里、污水管网8.5公里、燃气管网11公里。建设城市公厕5座。推进新时代建设领域“三大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0套,租赁补贴保障450户。建成应急物资储备库,推动亲亲田园、幸福村民宿、大石养老院等设施向“平急两用”功能转换。大力发展避暑康养旅游地产,推进峰瑞·铂悦荟、中铁阳明文旅城、河畔心院等项目建设。加大问题楼盘处置力度,完成天悦湾、新都口岸二期交付。完成已售商品房交付3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