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着力稳实体、稳大局、稳预期,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比前三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升0.4、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3.1%、2.4%,一产增速排全区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09亿元,其中税收完成21.35亿元,增长2.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3.9%,贷款余额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回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在“数据”与“速度”上不达预期,但是在“质量”与“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这一年,我们全力破解规上工业企业减停产面超过三成、冶金行业增加值减少超过三成、批发业同比下降超过三成等三大发展困局,奋力实现政治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三大环境有效修复,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催生发展新动能。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43家、“四新”企业92家。457项市级层面重大项目投资增长3.6%,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投资完成全年任务的116.1%。推进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17个,纵港智造城等69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北新建材等9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新动能加速成长,广西长鸿生物等23家工业企业实现当年新建投产入规,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1家,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5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达380家,较上年净增52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总数达到19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较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新登记经营主体2.06万户,经营主体突破14.4万户,增长6.2%,增速排全区第四。加快推动优质企业集群化发展,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全产业链升级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这一年,我们有效化解重大安全生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层“三保”风险等三大发展风险,奋力实现了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居民收入水平只升不降等三大工作目标。全年民生支出1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八成。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428元、17596元,分别增长3.6%、7%。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4%。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人,农村劳动力务工规模达73.89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温和上涨。市委原党校校区改建城区小学等10个重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建成投入使用9个,1个因地质原因将于今年六月建成启用。新建(改、扩建)八步新城实验小学等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9670个。八步区人民医院等四家中心城区二级综合医院启用运营,新增住院床位400张。永丰湖公园、大钟山公园(二期)基本建成。新增城市公园绿地32.24公顷、绿道15公里。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9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6%、创历年最好水平。切实将一张张“民生清单”,成功兑现为一条条“幸福账单”。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培育产业集群,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落地落实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64亿元,“桂惠贷”累计投放127.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586户,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2.36亿元。工业发展保持平稳,落地落实自治区工业提速增效等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和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税收“双倍增”行动,调研服务收集问题办结率100%、办成率97.7%,双胞胎饲料等55家重点“双倍增”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0%以上。西麦生物等5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碳酸钙、电力、黄金珠宝、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5%、10.1%、16.2%、5.7%。全市工业前30强企业实现产值415.84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6.7%,增长18%,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5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完成19.51亿元,增长50.9%。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目前园区标准厂房使用率近70%。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民营企业家“双周早餐会”经验做法在全国工商联《改革情况》上刊登推广,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服务业持续恢复向好,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消费分别同比增长90.4%、62.6%。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贺州国际石材·碳酸钙展览会、2023中国广西贺州·珠宝创新创意大会暨首届贺州黄金珠宝展,石材·碳酸钙展览会集采签约项目12个,采购金额38亿元;黄金珠宝展吸引13.9万人次观展,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6200多万元。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80%以上行政村建有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区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2家。获评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市、全区二手车经销业务试点市,成为全区唯一入选全国“诚信兴商”推荐案例城市。八步、平桂获评2023年广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八步远东旅游休闲街区获评广西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实施钟山花山等灌区改造项目,恢复农田灌溉面积6.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37万亩。广西潇贺走廊灌区工程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事项。大力实施新开垦耕地和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4.8万亩、改造提升5万亩,累计建成135.31万亩,实现耕地流入8.9万亩,成为全区唯一连续三年实现耕地净流入的设区市,田长制考核位列全区第一档次。香芋种植面积17.03万亩,实现综合产值21.7亿元,产品加工率达70%以上,香芋产业列入自治区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富川朝东镇(香芋)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建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面积5564亩,累计建成棚架设施蔬菜大棚面积5.56万亩、露天设施蔬菜7.71万亩,打造了5个集中连片的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13.27万亩。平桂羊头镇601个陆基圆池设施渔业基地建成投产,成为全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陆基圆池养鱼基地。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2家、占全区新增总数的86.5%,累计达到52家、占全区总数的63.4%。新增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6个。新增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11家;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54张、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51张,分别排全区第一、第二。贺州全德等一批预制菜企业建成投产。生猪出栏198万头,增长9.5%,增速排全区第一。干茶产量2.23万吨,排全区第一。成功举办广西春茶节、第十一届广西贺州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平桂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先进集体,羊头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农业农村领域获得13个“国字号”荣誉。
(二)深入推进东融攻坚,开放发展打开全新局面。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攻坚年行动,组织实施交通联通等“六项攻坚行动”,80项年度攻坚事项完成60项。年内争取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以及水库移民项目、乡村振兴补助项目资金等43.32亿元;获得直达资金68.8亿元,支出进度93.4%。贵广铁路(贺州段)完成提质改造并提速至时速300公里运营,新增贺州首发南宁往返动车2趟次,实现贺州至南宁三小时“通勤圈”。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08亿元,增长41.1%,连贺等5条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02.35亿元,增长44%,开工建设桂江航道工程、g65包茂高速同古互通立交改造等重大项目。贺州民用机场场址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发送集装箱货物5.9万标箱,增长31.7%。推进贺州蔬菜直供香港改革试点,实现供港蔬菜“双牌”货车直通香港,是全区唯一一个有直接对港蔬菜贸易的设区市。聚焦11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有效招商,新签约弘远集团车载液晶屏等项目255个,合同投资总额809.99亿元,增长16.8%,项目到位资金(含续建)602.22亿元,增长7.2%,新引进强优企业9家。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外贸进出口总额30.5亿元,增长17.3%,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实际使用外资2328.3万美元,增长39.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家。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跨境电商清关中心等重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完成首宗跨境电商交易。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东融中心获批成立。利升石业获批自治区首批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
(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有效增强。持续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18个市直部门和新闻出版等3个领域共184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实施,成为全区首个实施市县两级改革全覆盖的设区市。深化市级媒体融合改革,成为全国第二批市级媒体融合改革试点。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网通办”等系列改革,“全区通办”、“跨省通办”事项分别达到6225项、6056项。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导办、帮办、代办事项共579项。持续推进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审批提速56%以上。江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广西政务服务五星级大厅。城东街道建成全区首个乡镇级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公共资源实现100%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396个,节约投标企业交通、食宿成本约3190万元,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与城区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排全区第二,获得1.3亿元奖励。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212.37亿元,增长34.9%,高于全区8.2个百分点。启动实施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52.05亿元,增长7.7%;所有者权益308.99亿元,增长11.5%;营业收入79.01亿元,增长13%;市属国企系统新增上规入统企业30家,市农投集团获得2a主体信用评级。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78宗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建设粤港澳“中央厨房”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高地等7项改革典型案例入选全区开放合作改革集成实践案例。富川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深入实施科技“尖锋”行动,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4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备案11家,保有量达6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家。有效注册商标增长率连续5年排全区前三。制定发布全区首个燃气领域地方标准。桂鑫钢铁获评2023年度国家绿色工厂,正润新材料等3家企业获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矿投智科等3家企业获广西数字化车间认定。天润科技企业孵化器获科技部认定,实现国家级孵化器“零突破”。钟山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富川入选第二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四)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城乡品质颜值内涵不断提升。高质量完成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审工作,新增城镇建设用地29.06平方公里。广贺高速贺州东出口、姑婆山道路完成提质改造,新建火车站站前三路等城市道路7条,打通江南中路(灵峰南路至贺州大桥段)等城市“断头路”9条,城市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道路地下人防工程(一期)投入使用。新建及改造雨污管网31.5公里、市政燃气管道24.2公里。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1169个,新增智能停车位3883个。开工建设6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120条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建成运行,建成全区第一个污泥炭化处理设施。城区215个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5%,获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城市组三等奖。全面建成全光网城市,5g网络实现主城区全覆盖。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提质进位”,“国测”年度成绩比上一年度提升了15位。第一批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106个项目竣工103个。完成村庄规划161个,累计覆盖率达到50%。实施农村公路项目1136个、1632公里,505个建制村开通公交车,全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暨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开工建设富川涝溪水库水源工程、石家水库扩容工程、钟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重大水利项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建成投产316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333户、农村“厕所革命”示范项目28个。建设了首批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三自一补”乡村建设模式获中央农办《农村要情》刊发推广。创新“一包双联”工作机制,纳入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风险7619户31416人,占比58.7%。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5亿元,增长6.7%,所有行政村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我市获2022年度广西市县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综合评价“好”等次,2022年度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获a等次,排全区第一,全市五个县(区)均获a等次。粤桂东西部协作进一步深化,投入广东帮扶财政协作资金1.11亿元实施项目25个。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显著,成为全区唯一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督查激励的设区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得到全国工商联肯定。“打造‘人才超市’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获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最佳案例。顺来农业入选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全国名企助农10个典型案例。我市选送的移风易俗作品成为全区唯一获选参加全国“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作品。八步贺街镇西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古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五)持续释放生态优势,绿色发展实现更大进展。复绿矿区面积2254亩,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7.77万亩。新增林产加工和林下经济规上企业3家,林业产值增长7.6%,增速排全区第一。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 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疫区松林皆伐面积13.03万亩,拔除6个疫点乡镇,国家储备林项目林地林木流转收储达30.36万亩。全区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钟山唱歌山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全区首个绿色智能矿山无人驾驶电动矿卡项目,建成南方五省(区)首条电动重卡超级充电站,新增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电动化率达到100%。姑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入选“长三角旅居康养基地”,姑婆山景区经营管理进一步理顺。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成为2023年全国两个试点市之一。全区康养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入选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二十强市,昭平入选百强县榜单。八步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平桂黄田镇、昭平黄姚镇入选首批广西特色旅游名镇。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更加扎实有力。东融教育城(一期)投入使用,荣怀高级中学等优质民办学校招生办学。贺州第五高中、钟山二高获评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富川高中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复评。我市获自治区2022年度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优秀等次。市第一养护院、第六人民医院等重大卫生项目加快推进。平桂区人民医院划转市人民医院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全区率先实现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市域一体化,经验获全区推广。近十年来首次实现孕产妇零死亡,是全区唯一一个年度孕产妇零死亡的设区市。我市在全区2022年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激励约束评估工作中获评a等。代表广西承接2022年度全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助力广西荣获a级,位列全国第七名,成功实现4连a。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进21项医保服务事项下沉至基层,实现医保业务就近办理。发放低保等各类民政救助资金5.31亿元,惠及各类民政对象17.79万人。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402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1846套、完成率131.9%。推动在美宫城等10个逾期交付楼盘实现交付,市建成区国有土地个人住宅历史遗留问题专项处置工作顺利完成,累计完成处置1014户,群众满意率达98.4%。高标准实施百姓满意农贸市场建设,获评自治区“星级农贸市场”8家、“五星级”1家。入选第九批自治区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推进贺州与澳门青少年交流工作,获得全国政协何厚铧副主席的肯定性批示。成为全区首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域全覆盖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八步获命名“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9家新上规文化企业获自治区奖励,创历史新高。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主旋律电影进校园1万多场,实现行政村、中小学校全覆盖。市级和平桂、钟山等3个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成功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男子足球、拳击等项目比赛。蒋惠花等贺州籍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及国际大赛夺得金牌75枚,为2021年的8.33倍,属建市以来最好成绩。成功举办富川瑶族自治县40周年县庆、贺州学院80周年校庆活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在2022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分别再下降27.9%、21.6%、69.6%。富川司法局《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穿针引线”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八步区人民检察院获评“全国模范检察院”,黄姚镇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我市成为全区第一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的设区市。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八类严重暴力犯罪,人民群众认为夜间单独出行人身财产安全不担忧比例保持排名全区第二,获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2021-2022年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市”。
(七)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效能得到新的提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扎实抓好自治区党委巡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意见整改。坚持依法行政,及时调整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提请市人大出台《贺州市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条例》等地方性法规5部,行政案件一审行政机关败诉率较2022年下降18.8个百分点。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4件、政协提案93件,办复率和满意度均达100%。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0.7%,“三保”运行总体平稳。12345热线群众满意率达97.67%,热线中心话务员获全国“2023年最美热线人”称号。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整治教育、公安、医疗、国企等行业领域腐败,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和监督,全区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跃居全区前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修复净化。
同时,司法行政、统计、税务、史志、档案、外事、消防、气象、水文、供销、邮政快递、通信、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公共机构节能等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工会、共青团、文联、科协、工商联、侨联、社科联、红十字会、法学会、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全面发展,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建设不断加强,双拥、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承压前行、砥砺奋进,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推动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奋勇争先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贺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向来贺州干事创业的投资者、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贺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尚未迈过千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50亿元,县(区)财政自给率普遍不高,综合保障能力较弱。二是工业产业结构不优,“一钢一石一电”独大问题未根本改变,冶金循环、石材碳酸钙、电力三大传统主导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70.4%,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其中建材装饰材料型规上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达65%以上,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冲击大。三是债务集中到期,化解压力大,当前我市进入了偿债高峰期,到期债务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远超财政和平台公司偿债能力,面临基层“三保”、偿还债务和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等多重叠加压力。四是教育、卫生、城建、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补短板任务依然较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领域短板突出,体制障碍、干部作风等方面问题仍有待破解提升。我们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智聚力攻坚,久久为功把前进中的各类问题解决好,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按照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贺州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2.28亿斤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千方百计抓好实体经济,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底线。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服务存量企业增产增效和加快新项目投资投产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暨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推进“双百双新”产业项目15个以上。服务桂鑫等主要钢铁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推进鹏达不锈钢卷板技改等项目建设,加快五金制品、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培育发展五金制品产业,力争冶金循环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05亿元。推动石材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母粒、可降解新材料、高端涂料等碳酸钙下游应用产业,推动华垄高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嘉和实业高端碳酸钙新材料综合利用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争石材碳酸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25亿元,为打造“中国母粒之都”打牢基础。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储能等产业,实现电力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42亿元。围绕仁信热电联产绿色科技园项目,打造纺织印染、服装、设计、展销全产业链。推进珊瑚矿扩能改造,推动平桂钨业深化与厦门钨业合作,发展硬质合金等终端产品,培育钨全产业链。推动金源稀土年产2000吨永磁材料电子元器件深加工项目和年产2000吨永磁材料表面处理等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实现金属新材料(稀土)产业规上工业产值50亿元。持续培育壮大黄金珠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争取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别类会员资格牌照和设立标准黄金交割库。持续推进黄金珠宝产业园(三、四、五期)以及东融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力争培育黄金珠宝、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5家、8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5亿元、37亿元。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进东融现代林业创新产业园建设,科学规划建设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力争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亿元以上,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资源整合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市场激活上下功夫。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举办第五届中国贺州国际石材·碳酸钙展览会、第二届贺州黄金珠宝展,加快创建国家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提升贺州石材碳酸钙、黄金珠宝品牌影响力。支持平桂开展“广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推动服装、美妆、电商直播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互联网 生活”、“互联网 旅游”等应用场景,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园、八步古柏生态科技园纳入自治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名单。持续加强a级以上物流企业培育,加快推进中合建材综合市场项目建设,持续抓好旺高工业区碳酸钙物流园、东融物流产业园、马江港口产业园现代物流加工区等项目建设,积极筹建城东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争取头部快递物流企业在我市建设分拨中心。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畅通消费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依托贺清(桂钟、贺州北过境线、连贺)高速公路创建“路衍经济”试验区,培育发展“路衍经济”。加大服务业企业入库培育力度,做好商贸企业跟踪服务,全面推广智慧“美食云”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打造贺州人自己的“美团”平台。支持建设数字化食材配送中心,提升配运食品品质及配送效率,确保食品安全。挖掘和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有增长动能的“批零住餐”企业,力争年内培育60家服务业企业上限入统。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文旅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抓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整治,大力推进耕地恢复工作,抓好已立项实施的新开垦耕地项目入库,守牢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底线。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3.4万亩。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实现粮食均衡增产。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广烟稻、稻菜轮作模式,力争新建棚架设施蔬菜大棚1.5万亩以上、种植烟叶5.5万亩;加大香芋旱地种植技术及“香芋 玉米(大豆)”等间套种模式推广,推动香芋种植面积稳步增长,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持续打造“贺州香芋”品牌,积极申报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生猪产能调控,稳住京基智农、温氏、新希望六和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产能,力争生猪出栏215万头以上。稳定家禽生产,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产业。推动平桂陆基圆池养殖示范基地全面投产,力争新发展陆基圆池养殖1000个,挖掘鳗鱼等高值渔业养殖基地增长潜力。推广“农业 ”模式,加大对八步区预制菜产业的全产业链培植力度,谋划建设集屠宰、交易、加工、冷链等一体的东融食品全产业链项目。开展“三品一标”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创建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基地,加强“圳品”、有机产品和香港优质“正”印产品认证,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打造贺州农业品牌矩阵,提升贺州设施农业在全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影响力,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地。抓好六堡茶、红茶、绿茶等茶产业发展,力争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新增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企业6家以上。调整优化水果产业结构,引导新发展果业上山上坡,壮大富川脐橙、八步三华李等特色水果种植规模,稳定水果种植面积在96万亩左右。大力推广“油茶 n”复合经营模式,力争新种油茶4.7万亩。推动木材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力争整合上规入统企业15家,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林草中药材、特色经济林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力争认定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支持平桂顺利通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验收评估。打造昭平黄姚古镇、八步临贺故城、富川秀水状元村、钟山水墨田园等一批古镇古村写生基地和昭平乐耘农庄、故乡茶博园等一批农文旅研学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串点连线成面,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推进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效年”行动,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达到2%、1%。加快企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聚焦高端碳酸钙、金属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建设广西重质碳酸钙技术创新中心、金源稀土技术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打造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个,完成登记科技成果5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30项。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优化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深化拓展与大湾区高校、智库的科技交流合作,用好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粤桂科技合作等机制,推动我市与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大湾区高校市校合作框架协议落地见效。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在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制定一批地方标准、培育团体标准。支持富川建设国家创新型县。
(二)千方百计提振市场需求,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后劲。
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聚焦重大战略、规划、政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保、公共管理等领域,实现“实施一批千亿元项目、储备一批千亿元项目、谋划一批千亿元项目”目标。推动重大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加快钙基新材料母粒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尽早开工,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全面推进苍昭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力争连贺、贺州北过境线2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桂江航道工程、贺州港马江作业区等水运项目建设,谋划推进贺州铁路港项目,推动益湛铁路钟山至梧州段扩能改造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着力破解大宗货物运输瓶颈问题。做好贺州民用机场项目预可研、韶关至贺州高速公路(广西段)前期研究等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展项目谋划,做实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部门协同联动审批,争取更多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获得自治区用地、用林等支持。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稳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持续梳理拟向民间资本推荐的重大项目,做好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申报工作。持续推进“十未项目”攻坚,开展要素保障攻坚行动,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进度慢等突出问题,力争“十未项目”销号率达到100%。力争全年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
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聚焦重大赛事、展会、节庆开展活动策划推广。用好用足各类促消费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粮油食品、日用百货等传统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序推动民营加油站上限入统。持续提振文旅消费,抢抓当前广西旅游热度,加强旅游与长寿美食、历史人文的互嵌式营销推介,策划举办春游贺州、温泉嘉年华等系列文旅主题活动,研发推广乡村休闲、亲子研学、旅居养老、高端定制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潜力。鼓励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创新体育、展会、节庆、文娱等消费场景,打造新的消费热点。继续围绕主要景区举办品牌赛事,组织举办黄姚古镇长寿马拉松、中国龙舟公开赛(广西·昭平站)等大型赛事活动,争创“广西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加快城东新区、远东商圈等5个试点生活圈建设以及特色街区发展。培育高品质步行街及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以远东商圈、缤纷环球城、西约街为重点的夜间经济带,支持富川古明城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特色美食·华润雪花啤酒特色街区。平桂打造黄金珠宝文化旅游主题街区,昭平打造黄姚古镇旅游主题街区,推动消费市场扩量提质。深入推进全域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县域流通基础设施,打造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体系,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有活力的经营主体,聚焦企业所难、所需、所急开展服务实体经济终端见效行动。开展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常态化长效化。统筹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落地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各项稳企惠企政策,开展“政策直达快享”专项行动、减停产企业复产增长攻坚行动、服务民营企业解难题活动、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力争全年完成“桂惠贷”投放80亿元,全力支持减停产企业复产复能、达产达效,助力经济整体好转。落实电力接入工程政企共担管理机制,将电网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实现160千伏安以下接电零成本。持续抓好市场经营主体稳存扩增,激发市场活力,力争实有经营主体保持在15万家以上。抓好规上企业梯次培育,加大对华腾矿业等新投产项目和云贺新材料等成长型企业跟踪服务力度,支持企业上规入统,力争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30家以上。建立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培育机制,引导、支持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力争新培育资质建筑业企业10家以上,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5亿元。启动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和加强管理“一企一策”方案,聚焦核心功能,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对资源开发和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力争市属国有企业实现资产总额680亿元以上。落实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公平执法、信贷支持和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政策机制,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着力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坚持把企业家当自家人、座上宾,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成就。
(三)千方百计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潜能。
全力东融再出发,聚焦六项行动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开展“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突破年”行动,落地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加快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细化落实任务分工方案,健全工作推进长效机制,在交通扩能、产业振兴、创新驱动、环境优化、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六项行动上持续发力,重点推进涉及的46个重大项目。加快广西潇贺走廊灌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现代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合作,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检测结果互认,加快建设供港澳蔬菜及农产品出口集散中心,持续扩大供港澳蔬菜“直通直销”规模。加大对稀土新材料、电子信息、预制菜等新业态新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资源整合,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质量标准、准入规则和监管尺度,建立完善以服务企业投资项目为主的承诺便利以及设立便利、经营便利、注销便利等营商环境政策制度。复制推广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健全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排查梳理,清理不合理限制,提升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力,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外资外贸再拓展,聚焦平台渠道打造跨境电商新业态。深入挖掘利用外资发展空间,鼓励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提升外资服务保障水平,对重点外资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引导中电华灯(贺州)新能源、华润新能源(贺州)、启诚农业等重点外资企业尽快进资。落地落实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政策措施,继续推行稳外贸促增长“6 n”会商机制,压缩通关时长,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和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拓展外贸市场,服务好中恒电子、天微电子、旭腾公司等重点外贸企业,推动黄金珠宝、碳酸钙、电子信息、特色农产品等重点产业扩大出口、提升业务量,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完善跨境电商政策措施,加快中国(贺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力争公共清关中心等核心项目建成通过海关验收,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助推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交易,将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成为全市外贸的“新常态”。
精准招商再深入,聚焦产业综合配套形成全程闭环新机制。聚焦母粒和降解新材料等下游产品、不锈钢深加工、稀土永磁材料及终端产品、热电联产、改性新材料、电子信息、黄金珠宝、大数据、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商直播、林木家居、温泉康养等重点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关键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聚度。持续开展重点区域驻点招商,通过实施“一把手”带队招商、重点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强优企业招商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产业关联度高的配套型企业的招商力度,力争在载体创新、平台夯实、要素支撑、项目落地、链条驱动、错位发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战略腹地。用好东博会、石材·碳酸钙展览会、黄金珠宝展等系列展销平台,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系列专场活动。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4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115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完成占比40%,新引进“四类500强”企业、“独角兽”、“瞪羚”和“专精特新”等强优企业9家。
重点改革再深化,聚焦大堵点小切口构建行政审批新格局。以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以惠企便民微服务和微改革为小切口,通过解决市场主体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进而分类完善解决阻碍行政审批大堵点。着眼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诉求,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只在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一线应答”,重点完善“12345-1优化营商环境专席”工单标签和督办机制,有效解决市场主体痛点和难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眼优化行政审批办事流程,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重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完善集约高效线下帮办代办和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市县两级线下办事只进政务服务中心“一门”;依托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推动高频利企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快速、更舒心。
(四)千方百计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形象,不断强化聚产业、聚人才、聚人气的辐射带动功能。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南堤公园建设,推动永丰湖公园、大钟山公园(二期)全面建成开放,增加公园开放绿地共享试点2个。加快推进世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担杆岭第二水厂、江南污水处理厂、黄安寺流域西片区雨污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大湾水库及供水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早日开工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已获得国债资金支持的8个城市防洪排水工程建设进度,持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平。新建燃气管网10公里。新建智能停车位700个。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力争缤纷环球城、麒麟广场建成开业。加快专业化市场培育,推进实施划行规市,提升城市形象。编制《贺州市市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专项规划》,改造提升贺纸生活区等76个老旧小区。完成整治改造提升城市背街小巷116条,促进居住社区品质提升。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推动县域经济提档升级,不断强化稳增长、稳就业、促创业的发展支撑作用。支持八步拓展延伸冶金循环、电力、生态陶瓷、林产加工、石材产业、热电联产、食品加工等产业链条,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产业相配套的精密铸造件生产基地,打造不锈钢、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集聚的冶金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及绿色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和智能家居产业基地。支持平桂加快高端碳酸钙、黄金珠宝、大数据、服装、美妆、电商直播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碳酸钙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交易中心,打造全国碳酸钙产业发展先行区,创建姑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速与主城区融合共进、协同发展。支持钟山打造广西最大的花岗岩石材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广西东融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支持富川深化华润集团在贺州合作项目,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包装印刷、中瑶药材等产业,加快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瑶医药集散中心、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昭平做好“六堡茶”、“饮用水”的文章,持续发展壮大文旅康养产业和绿色林产、油茶、黄姚豆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强化惠民生、聚民心、促民富的基层基础保障。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贺州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及广西潇贺走廊灌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龟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钟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快畅通城乡“微循环”,实施s302富川柳家至平乐二塘、公会至六堡及乡村道路“三项工程”等一批交通民生工程,实现大平瑶族乡、水口镇通二级公路。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新增35个行政村通公交。加快钟山、富川、昭平农网改造升级,服务好乡村振兴用电需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化“三自一补”模式,持续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64个。加快第二批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一包双联”工作机制,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精细化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重点县帮扶工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多措并举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强化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持续推行“1 10”资金项目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推广“五个统一”工作法,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主题实践活动,建设文明乡风。深化拓展央企定点帮扶和粤桂东西部协作,持续抓好粤桂协作“一县一园”共建。
(五)千方百计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擦亮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成色。
加快推进美丽贺州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统筹实施可达山矿区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等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全力抓好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销号工作。加快推进江南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完善江南片区、东融新区污水管网,构建污水处理闭环管理体系。全面压实河湖长制责任,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清理整治,从严打击盗采河砂行为,建设5个(段)美丽幸福河湖,确保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固体废物治理,严格新增土壤污染项目准入,加快历史遗留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持续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9万亩以上,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深入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 国家储备林建设”,拔除8个疫点乡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合作,重点推进贺江流域生态建设联防联控联治。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城乡建设碳达峰等十大行动。推动华润富川电厂、广投贺州电厂节能降耗改造,提升钢铁、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持续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行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力推进八步仁义风电场、平桂公会杨会风电场、钟山唱歌山风电场(二期)、富川和睦农光互补光伏等项目建设,力争风力和光伏发电年内新增装机规模30万千瓦。推动县域数字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钟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实施昭平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支持开展林业碳汇资源本底调查,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加快广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聚集。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电动重卡推广应用,稳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重。
打响文旅康养产业品牌。推进“一城三区”建设,构建产业协同、功能互补的文旅发展格局。支持八步、平桂申报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加快编制温泉产业“三标准”,推动《贺州市温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5年)》落地实施,打造“姑婆山仙姑汤”、“里松云谷汤”、“西溪美颜汤”等“贺州六汤”特色温泉,打响“中国温泉之城”品牌。力促里松温泉开业运营。高标准提质黄姚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黄姚古镇沉浸式体验主题街区建设,打造黄姚古镇总部经济。加快创建姑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旅游集散中心、马尾河风貌提升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国家文旅部基础性评价。推进南乡西溪温泉度假邨(三期)、金鹿山风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西溪温泉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谋划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以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为契机,大力推动森林康养与温泉、中医中药、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森林康养品牌。加快市社会医养综合服务体系(东潭岭康养结合)等示范项目建设,扩大健康养生、温泉康养、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供给。
(六)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惠民成果。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深入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推进广西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建设一批“青年公寓”或“青年驿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不少于5天免费住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坚持和完善根治欠薪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坚决落实“一金七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深入实施高质量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审计整改工作。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办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加强对妇女儿童、残疾人、特困家庭、农村留守人员的关心关爱,推动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推进钟山第六中学、富川第四小学、昭平河东小学等32所学校建设,实现贺州第三高级中学、八步东鹿初级中学等1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3130个。推进贺州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对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继续支持贺州学院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
提升健康贺州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序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医疗东融交流合作,加大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力度。持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扎实推进自治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中医药壮瑶医药产业,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推进市第六人民医院、第一养护院建设。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挥壮瑶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等汇聚交融的优势,讲好贺州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大力支持自治县、民族乡和少数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平桂大平瑶族乡、钟山两安瑶族乡2个民族乡办好成立逢十周年庆祝活动,充分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基层的成功实践。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推进市“三馆一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市、县(区)媒体融合改革。启动贺州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做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以及富川瑶族风雨桥群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环境整治。加强贺州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支持体现长寿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等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扩大人文交流合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向群众免费开放,抓好农家书屋规范管理,持续打造“文化轻骑兵”、主旋律电影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等具有贺州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强市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数字基础服务能力,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扎实推进我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强化社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强化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打造全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数据平台、全灾种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应急指挥中心为抓手,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体系建设,建强用好市政府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持续深入基层调研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常态化,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十无”村(社区)创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继续实施教育、水利、交通、电网改造等领域10个重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坚持把群众的大小事放在心坎上,从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实、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真满意。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责重如山、行胜于言。我们将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始终牢记“三个务必”,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完善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坚决扛起抓好巡视、督察、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政治责任。
(二)不断提升法治水平。系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始终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从源头上防止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全面贯彻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强化行政复议监督效能。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持续加强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三)履职担当提升效能。稳妥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增强政府部门履职能力和服务意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多踩油门、少踩刹车,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推动“精文减会”取得更大实效,切实把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政务公开提质增效,主动做好权威发布,高效解决民众诉求。开展好“干部作风深化年”行动,加强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强化正向激励,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四)大力建设廉洁政府。从严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清廉建设提质增效。认真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和“一把手”监督,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和节会、论坛、展会等活动,努力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经营主体的“稳日子”和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不懈奋斗,凝心聚力高质量建设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贺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