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4日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杨浦区区长 薛 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围绕区委“人民城市新图景、创新发展催奋进、民生保障提水平、城区治理再创新、‘双十’工程加把劲、党的建设更过硬”六方面重点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抓防控战疫情,人民生命健康全力守护。去年3月,上海遭遇空前严峻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动员组织各方力量,积极投身抗疫斗争,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全力以赴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我们第一时间组建区、街两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各级领导包保下沉、坐镇指挥,各个专班集中办公、高效运转,医务人员白衣执甲、冲锋在前,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顽强坚守、日夜奋战,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刻不容缓推进“四应四尽”[①],连续组织多轮全域全员核酸筛查,筹措抢建方舱医院、隔离房源,全力转运和救治病例,集中力量开展拔点攻坚,努力打通生活物资保供的“最后一百米”,全区上下筑起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人民防线,挺过一个又一个极限挑战,在危急关头遏制住了病例快速上升势头,取得了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战果。

  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疫措施。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我们落实落细国家和我市各项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区街居三级应急处置机制,持续强化“三公(工)一大”[②]协同联动,不断提升并联处置能力,推动流调排查、隔离转运、区域协查等各环节高效衔接、紧密闭环。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全面推广应用“场所码”“数字哨兵”,高质量开展便民核酸筛查。聚焦餐饮酒吧、宾旅馆、农贸市场、规模性租赁房等重点场所,压实“四方责任”,加强风险管控和服务保障。加快构筑免疫屏障,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累计达到68.5万剂[③],覆盖26.6万人,覆盖率增幅居中心城区第二。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我们及时推动工作重心由“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夯实分级分类诊疗机制,扩容发热门诊和重症救治资源,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对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群体的健康监测和服务指导,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二)抓纾困促重振,区域经济运行回稳向好。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挑战,我们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推动经济恢复重振,迅速扭转下滑态势,区域经济加速回暖。

  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充分发挥稳增长工作专班机制作用,精准调度、靶向发力,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的v型反转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率先实现扭负为正,预计全年增速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43.5亿元、同比增长0.3%。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服务业总营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外贸进出口额增幅均超两位数,经济发展韧性充分彰显。

  政策措施叠加发力。全面落实国家和我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先后出台三轮政策措施,开展线上助企纾困政策宣讲43场,组合式、规模性为企业降本减负、纾困解难,累计惠及区内各类市场主体4.1万家次、扶持金额达111亿元,其中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各类房屋租金约4.2亿元,联合16家金融机构提供总规模140亿元的融资贷款额度。强化重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美团上海科技中心、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等总部项目陆续开工,48个、400多亿元重大产业项目成功签约,中建三局、纬景储能等领军企业加速落地。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消费疲软,出台商贸业提能级、促发展若干政策,适时调整促消费举措,引入近70家知名品牌和首店潮店,结合电子消费券、消费节庆等活动,线上线下联动释放消费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降幅逐月收窄。抢抓rcep[④]落地机遇,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与老挝工贸部共建高水平经贸合作平台,第五届进博会采购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4.6%。

  创新动能加快培育。深化区校企联动,复旦大学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同济生命科学与创新创业大楼基本建成,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落地,完成新一轮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加快落地,国家级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获批。出台实施“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千寻位置、复旦微电子等一批新经济领军企业持续高速增长,毕得医药、诺亚控股2家企业成功上市,重点产业引领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上海技术交易所技术交易额达到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超两倍。发布打造“人才秀带”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区内海外高层次人才达1637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272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新增7家、78家,总数均列中心城区第一。我区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60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