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政府建设笃行不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不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135件,办复率均为100%。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树新风立正气。开源节流过“紧日子”,率先全市出台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考核办法,实施支出“负面清单”管理,持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全市率先实现区直部门、镇(街)政府保障清单全覆盖。
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人防、保密、档案、地方志、工青妇、红十字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回顾这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阶层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公安干警、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跟不上传统工业、房地产动力弱化趋势,财政收支平衡形势空前严峻;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仍需提高,城乡“颜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安全运行依然任重道远;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优质公共服务和市场消费供给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区政府系统干部的视野和能力短板愈加凸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直面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自奋蹄。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与时代的机遇,准确把握自身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推动集美奋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将我们的集美建成为一个本地居民人人自豪、外地群众赞叹向往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区。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统领全年工作,聚焦六个“矢志不渝”,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矢志不渝践行创新发展战略,为加速推动实现现代化筑牢引擎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创新成为引领集美发展的最鲜亮底色,让创新成为推动集美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强大动力!
坚持科技驱动。把产业创新放在创新发展的中心位置,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加大对企业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动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标准引领,支持优势企业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推出集美创新券,鼓励企业积极使用各类高水平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运营水平。
坚持人才引领。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抓手,着力构筑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青年服务体系。建设国际人才服务基地和海外工作站,鼓励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引进高水平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精准梳理行业需求,加快补齐腰部人才队伍短板。深入推进“聚贤集美”人才计划修订工作,打造集美人才城市展厅。力争开工建设集美区高新学校,加强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构筑产业人才新高地。
坚持教育支撑。深化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6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10230个学位,投用华大附校莲花校区、二中集美校区等学校。深化市内外优质资源高位嫁接,大力提升农村校、薄弱校办学水平。完善入职五年新教师培养考核机制。深化培育14所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有序推进63所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建设。深入开展“双减”工作,规范引入第三方机构,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稳步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打造一批紧密对接本区重点产业链群的专业。拓展校地合作共建,支持在集高校发展,搭建各类产学研交流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二)矢志不渝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在推动实现产业现代化上积势蓄能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区域竞争的“胜负手”,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调优产业结构,为集美经济未来强劲而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