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在集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倪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集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昂扬奋进“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市委“一二三”战略,锚定“走前头、作示范”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

  2023年是集美承压而上、转换动力的一年。受疫情“疤痕效应”、国际环境、宏观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叠加我区制造业外向度高、房地产对经济财政影响大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全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咬紧牙关拼经济、全力以赴调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三产结构比例优化调整为0.3:44.4:55.3,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51.27亿元和45.87亿元。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称号,是全市唯一上榜的行政区;同时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23年也是集美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一年。面对极不平凡的发展环境,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以担当实干书写崭新篇章,做成了许多长期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难事,攻克了一批制约集美发展的痛点堵点,比如:开启了国企重塑性改革,收回了闲置20多年的原东方快乐岛及周边用地,完成了遗留13年的国道324线与金辉路交汇段西北侧用地征收扫尾工作等。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书写了六份履职答卷:

  (一)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开拓进取、奋楫争先,书写了活力迸发的改革答卷

  以改革破难题。推动项目工作改革,整合工作职能和重点力量,成立项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现项目更高水平策划、更大力度投资、更高效率推进。深化招商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招商办统筹职能,市场化重组招商公司,建立高水平招商专才队伍。探索产学研协作模式改革,成立产学研融合创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政府牵头组建一系列以学科专业为单元的“创新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实施发展能力专职化改革,成立区发展研究中心、金融事务中心、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统计服务中心,以专业机构、专门队伍、专项职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区属国企改革,聚焦城市经营、产业投资、市政运维,重组成立集美发展、集美产投、集美市政三家集团公司,破解同质化经营瓶颈。

  以创新促发展。新增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新增数的36%,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35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7.9%。深化产教融合,顺利完成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中期评估,辖区高校在校师生数突破16.7万人,新建18个腰部企业的校企研究生工作站,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8个、申报技术专利165项;成立人工智能应用产业联盟和美妆联盟,与火炬高新区、国科科技共建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以创业大厦为载体,围绕大学城打造科创街区。集美大学成为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批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理工学院成为本年度全省唯一获批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华侨大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立“halo国际人才驿站”,在全省首创“区级金蓝领人才评价体系”,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14名,年度新增市“双百”人才落户数连续九年位居全市第一。

  以服务振信心。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评估指标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发布全省首份区级综合性营商环境白皮书,2项创新举措获评市“十佳”。推动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台胞台企一件事集成改革。创设全省首个“商事登记许可网办引导区”和“社保/医保综合咨询导办区”。落地全省首个镇(街)级nqi集质小站。启动全省首个区级上市人才培养计划。兑现各类惠企资金11.3亿元,1-11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8.7亿元。

  (二)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知重负重、砥砺奋进,书写了难中求成的经济答卷

  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前瞻布局“五创五美”产业,铱钼重卡、泛蓝新能源、矽杰微电子等57个科技创新项目,普盛食品厦门总部、跑红科技、新东方文旅福建总部等93个美好生活项目成功落地,达产总营收(产值)373.3亿元。集美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首批)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厦门园区在软件园三期揭牌。智慧交通金砖示范项目启动试运行,金龙客车斩获“2023迪拜自动驾驶运输世界挑战赛”冠军。

  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新增各类商事主体近3万户,同比增长15.6%,增幅全市第一,全区现有商事主体14.2万户;新增3家ipo过会企业和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过会企业数占全省超四成,路桥信息成为厦门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现有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5家、54家,数量均居六区之首。产业基金持续发力,区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继续领跑全省各区(县),连续三年入选清科榜单;杏林湾基金聚集区今年以来落地基金超400亿元,总规模达2010亿元,增量占全市超五成。软件信息业和互联网服务业表现亮眼,实现营收216.4亿元,同比增长31.3%;软件园三期新交付研发楼2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净增注册企业4244家,天翼云等一批重点企业落地,中俄数字经济中心等项目签约进驻金砖未来创新园。

  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策划生成亿元以上项目155个,总投资1872亿元;新增8个市重大前期项目,总投资84亿元,综合排名全市第一;21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2.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7%。加快推动墩上、东埔等8个整村征收遗留扫尾工作。沈海高速杏林互通及接线工程(仙灵旗隧道段-长泰段)等项目提前交地。全面完成原东方快乐岛及周边项目地上物清理,收回土地687.4亩,东部新城片区完成高标准规划设计;福厦高铁通车运营,厦门北站新场站同步启用,北站片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安置房建设步伐加快。

  消费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商贸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销售额10亿元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0家,同比增长11%。集美中央活力区(caz)正式发布,商业联盟同步成立,成功举办“青春市集”“青年潮玩节”等高品质活动,累计吸引52万人次参与。持续打造“集美欢乐购”促消费品牌活动,发放消费补贴1100余万元,拉动消费超6.5亿元。汽车消费市场回暖,北站汽车集聚区销售总额超65亿元,二手车零售交易同比增长超6倍。旅游消费市场人气高涨,接待游客284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0.9%;实现旅游收入184.7亿元,同比增长131.3%。

  (三)始终把宜居宜业作为不懈追求,完善功能、精细管理,书写了内外兼修的品质答卷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荣获省“建筑之乡”称号。全面启动21个城中村治理提升工作,清理腾挪5.4万平方米发展空间,完成6.7公里道路“白改黑”,按照1.0、2.0、3.0版本一体推进原则重点打造4个试点村。优化升级交通设施,新增公共停车场31座、新能源充电场站5座、停车泊位6078个,开通和优化公交线路40条,改善集美学村周边、杏前路与杏锦路交叉口交通。杏锦路跨沈海高速段建成投用。完成9254户老旧小区改造。厦门大桥-集美大桥段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完工,集美人才湾区生态步道启用。全市首推“旧物新生”,区级最大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投用,入选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乡村振兴快速推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6元,居全市第一。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240余亩,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市智慧农业产业园在软件园三期揭牌,10家智慧农业项目签约入驻。启动“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成立嘉庚乡村振兴学堂和研究院,组建乡村振兴智库联盟。村集体发展项目孙厝乐安里综合发展中心、凤林美集体发展中心先后开工,溪西数智公寓正式签约。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19处,预计增加村集体年收益超304万元。完成508栋农房建筑风貌提升。高位推进东西部协作,购销彭阳县农特产品超2亿元;持续深化省内山海协作,拨付帮扶资金3200万元,医疗、教育领域结对协作有声有色。

  生态底色熠熠生辉。环境信访投诉同比下降28.8%。获评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杏林湾水利风景区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坚决实施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和九天湖试验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水体质量、关键指标显著改善、更加稳定;瑶山溪全流域水质全线达标;正本清源排水管网建设累计完成超九成。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率、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后溪工业组团成功创建全省领先、全市最大的三星级低碳工业园区。大学康城小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宁静小区。全面完成1372亩退果还林和1060亩退草还耕任务。新增和改造提升园林绿地95公顷、绿道10公里。

  (四)始终把社会治理作为系统工程,汇聚合力、多元共治,书写了和谐稳定的安全答卷

  应急管理基础持续加固。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组建24支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服务队伍,引入企业安全员,企业间自主互查、共除隐患新机制基本形成。先后修订完善22份应急预案,有序应对“杜苏芮”和“4·18”等38场台风暴雨侵袭。打好森林防灭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收官战,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公共安全屏障持续筑牢。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全省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区,灌口派出所获评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后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扫黑除恶打击成效、电诈警情降幅全市第一,每万人刑事警情发生数保持全市最低。在全市首创“劳动仲裁 检察监督、人民调解、法院审理”联动调解机制,率先投用岛外第一个数字仲裁庭。在全省首创《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

  基层治理能力持续优化。圆满完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验收和中央复核工作。建设全省“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示范点。建成“智慧集美”平台和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区”。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网格治理,培育“集美热心人”超4200人,组建志愿服务队103支。成立全省首个基层微治理分拣中心,吸纳500余名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启用全市首个红色物业服务中心、“业委会之家”。调整优化龙山、叶厝、东安等大型社区的管理区域,新设明珠、霞梧、磁窑3个社区。

  (五)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价值导向,勇挑重担、不负人民,书写了群众获益的民生答卷

  民生支出7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达到83.3%。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重点民生保障有力。率先全市出台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八条措施和企业青年人才生活补助办法,集美户籍生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9%,排名全市第一;常态落实“1311”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全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0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57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近4800万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82.2%。建成4个镇(街)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4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孤儿发放114.6万元基本生活费。

  教育发展提质扩优。入选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县”,新增省一级达标高中1所、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2所。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6个,新增建设学位10230个,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12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同比提升10.7个百分点。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开办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启动厦门五中集美校区项目,引进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福建研究中心。新增市级骨干教师(班主任)145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26人。174名教师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获奖总人数和获一等奖人数均居全市各区第二。

  医疗卫生普惠便捷。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较快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川大华西厦门医院正式运营,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主体工程完工,杏林医院新建项目开工,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锦分中心投用。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3年在全市年度综合激励考核中获得第一。开展“千名医师万人次下基层”,其中市级专家下沉基层坐诊2464人次,服务患者3.1万余人次。全科门诊实行工作日延时、节假日不停诊制度。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考评。14家医疗机构获评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太保家园开业,区级老年人养护中心投入社会化运营,杏林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投用。率先全市制定托育服务发展三年行动规划,新增38所幼儿园向下延伸招收2-3周岁婴幼儿。率先全市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模式。

  文体事业亮点纷呈。成功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系列活动和第三届嘉庚论坛,提升完善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落地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市数字体育产业园在软件园三期揭牌。新增2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省“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引进海峡两岸音乐剧产业基地。iai创意设计节亮相集美,全球第三座红点设计博物馆开馆。后溪镇入选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灵玲马戏城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十里长堤人气爆棚,人文集美火热出圈。省港澳青年(同心)交流基地落户,今年接待两岸研学生8300余人次,基本恢复疫前水平。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基地成功落地,海峡两岸龙舟赛、“华人杯”羽毛球赛等多个全国性、全球性赛事顺利举办。集美儿童公园正式运营。新改建43处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累计对社会开放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18处。

  (六)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凝心聚力、忠诚有为,书写了担当作为的实干答卷

  在主题教育中淬炼务实之风。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围绕招商引资、“三农”工作、两岸融合等领域,检视查摆91个问题,开展26项专项整治;围绕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面向社会征集“金点子”,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承办12345政务热线群众诉求8.2万件,按时办理率、群众满意率均排名全市第一。“集美i企宝”助力营商服务案例荣获2023数字政府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阶段工作被央视新闻报道推介。

  在依法行政中凝聚各方智慧。全面落实区委工作部署,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区两级人大建议206件、政协提案200件,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等工作。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府院联动机制,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实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29件,依申请公开188件。海丝法务税务普法服务中心入选第二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十大成果,“嘉庚云课堂”入选市“148”品牌。

  在崇德尚廉中塑造政府形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实施办法、市区执行办法,坚定不移纠正“四风”,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着力建设廉洁政府。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追回财政资金5912.2万元,上缴财政资金2426.6万元。建立“三公”经费动态监控机制,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950万元、收回存量资金1.1亿余元。全力向上争取资金,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近14.4亿元,同比增长2%。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得到新的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工会、青年、妇女、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回望一年来的奋斗征程,我们深刻感受到,集美不断闯关迈坎、赢得挑战,根本在于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源自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归功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实干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集美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阶层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公安干警、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盘点这一年,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但今天的集美依旧面临一系列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动力、投资动力、财政动力亟待转换,传统产业竞争力下滑,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谋划储备重点项目能力有待提升,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城乡统筹发展还不够协调;干部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拼劲狠劲有所欠缺。对于上述问题,区政府有决心,也有信心,更有雄心,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推动集美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二、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冲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我们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有增无减。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特点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决心不会变,集美战略机遇叠加、区位优势凸显、要素加速集聚的态势不会变。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加快动能转换,就一定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集美篇章。

  新的一年,区政府工作的主题主线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鲜明底色,全力推动集美在迈向产业现代化、城乡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服务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高歌猛进、笃行不怠。

  经综合研判,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2%、5.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推动产业现代化,增强高质量发展实力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围绕关键产业、重点专业,打造20个“创新发展共同体”。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启动专项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百家。持续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引导现有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改革企业服务中心,围绕企业创新做好全方位服务。引进国内顶级人才服务机构,打造区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集美人才发展公司规模化发展,启动建设全市第二所高新学校,推出人才长租房,为全区企业引才、育才、留才提供强有力支撑。

  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五创五美”等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育链主企业,构筑更加符合集美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年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力争不少于100个,新增营收(产值)120亿元以上。开展全域全时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打造从算力、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到创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直播电商融合发展中心和国潮品牌产品设计总部集聚区,推动婚恋文化产业基地落地,让美好生活产业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幸福体验。加快发展商业可回收火箭、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新型国产芯片和人工智能辅助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

  扩增专业产业园区。加快电子城・厦门国际创新中心二期以及软件园三期i05、f26、f28、f32地块招商,全力支持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厦门园区、金砖未来创新园做大做强。在东辉村集体地块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依托田头-双岭-顶许村集体发展项目建设半导体、机器人产业园。开工建设东部新城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马銮湾智慧科技产业园起步区a1-5地块出让。

  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产业链金融,为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提供新型融资方案。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股权融资。成立集美高质量发展基金,提升专业化直投能力,探索区产业投资基金跨区域合作投资模式。持续大力开展基金招商,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管理规模力争突破2500亿元。引进信用评级、资产处置等业态的高水平机构,完善全区金融服务体系。

  提升商贸服务业品质。推动大悦城年中开业,引进更多全市乃至全省首店。力促大明广场年内投入运营,打造环九天湖高品质文旅经济圈。加快官任酒店地块、“十九集美”商业地块招商,争取落地至少1家五星级酒店或高端精品酒店。发展高品质夜游经济,持续推出精品项目。加快活跃建发、海西两大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梯次消费。

  (二)致力推动城乡建设现代化,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

  以更高效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把握好国家政策红利,紧盯万亿国债等政策工具投资导向,围绕基建、产业、村集体项目等重点领域,抓早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按三倍投资目标策划生成项目,总投资不低于700亿元。积极响应市级重大征拆政策调整,全力推行房票政策。推动六大重点片区组团开发、连片成势,东部新城片区启动开发建设和征地拆迁;厦门北站片区完善提升配套路网,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区;杏林老工业区加快控规调整并形成启动区开发方案,尽快进入实施阶段;机械工业集中区着力招引新能源、智能制造项目,与海翼集团协同推进一批优质项目落地;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力争年内启动一批产业和文旅项目;北部工业区引入社会资本,推动空间效益再提升。

  以更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百千万工程”,坚定不移走具有集美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持续深化校村结对,因村施策制定帮扶措施。以“五美”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和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努力将双岭村打造成全市最美田园样板。引进全国高水平乡村振兴机构,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发展果蔬加工等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打造精品特色民宿,试水农耕体验、房车露营等新业态,助力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村集体发展项目的支持保障,开工建设铁山社区公寓三期、新村(三峡移民)通用厂房。推进三溪流域智慧水环境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水利管理数字化转型。巩固提升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成果。

  以更高标准打造现代化城中村。以“全域、彻底、科学”为目标,探索整村代建机制,统筹推进2个样板村、7个精品村、2个提前启动村的改造工作,实施2个拆整结合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强文化传承保护,深化霞城文化、集美大社文化等特色资源引流创收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村民增收。持续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推进拟新建的9个村级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探索建立城中村项目破路审批管理机制,推行“大物业”管理模式,落地运行“物业服务超市”。制定城中村出租屋行业自律规范,探索成立房东联合党支部。

  以更高水平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引入优质社会资本更好参与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嘉庚建筑导则》及其实施机制,持续推动自然景观、嘉庚风格、现代建筑的高度融合,精心建设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最美城区。加快轨道4号线、6号线和9号线建设进度。新建停车位717个。推动建立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提升综合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有序打通井泉路、堤顶路等断头路,开工建设集美中学新校区配套道路等12条市政道路,建成新324国道集美段。严格开展正本清源项目成效验收,动态更新、实时维护排水管网“一张图”。因地制宜提升垃圾分类投放点。

  (三)致力推动社会治理服务现代化,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全力保障城市平稳有序。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力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不断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健全瓶装液化气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加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治理,完善全民反诈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建立线上线下金融风险防控一张网,切实提高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持续提升“智慧集美”平台,构建大数据风险预警模型。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优化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网格治理,建立完善以网格管理员、城管协查员、安全生产监管员、党建指导员为主体的扁平化社会治理体系,组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类公益团队,充实基层治理服务力量。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建立全区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形成矛盾纠纷梯次调处化解工作格局。

  扎实做好民生服务。深入实施青年就业友好工程,千方百计开发公益性岗位,设立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建立企业缺工红线预警机制。推动社会保障精准扩面,抓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实现各镇(街)未保站全覆盖。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岩内安置房1、2号地块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蔡林安置房等项目交房工作,推动铁山公租房配租管理。建成投用湖内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养老、托幼、医疗、课后服务“社区四件事”试点,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助餐服务,加强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推广家庭病床和特定对象上门诊疗访视服务,探索以社区为单元的课后服务新模式。

  (四)致力推动人的现代化,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尽职尽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新建8个中小学幼儿园职校项目,新增建设学位9000个。实施“备教学评”一体化区域教研模式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第四届名师发展工作室。持续优化生源统筹,加快学位紧张片区学校建设,科学应对学位供需矛盾,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以全集美为新时代“大学村”“大课堂”,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遴选若干国家级乃至国际级优质平台,精心打造一批“五育”课程,请嘉庚事迹为孩子们讲诚毅、请企业英才为孩子们讲创新、请女排冠军为孩子们讲锻炼、请艺术国手为孩子们讲审美、请技能大师为孩子们讲劳动,让集美所有的孩子享受最优质的资源、获得最全面的成长。

  倾心倾力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办好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推动嘉庚教育遗产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集美端午龙舟赛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人文集美悦读季”“四季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城市演艺,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若干高水平驻场演艺项目。建成投用集美艺术中心。培育数字体育和特色竞赛表演产业,持续举办大学生排球联赛、校园马拉松等赛事。启动集美新城“一场两馆”建设,加快西亭体育公园和灌南等3个社区文体中心建设进度,设立更多“智慧健身房”。

  全心全意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优质可及。投用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支持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建设区域精神卫生治疗中心,大力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和集美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侨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建设。织密医联体网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双下沉”,畅通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之间远程诊疗和双向转诊通道。建成基层卫生保健网络,开设老人护理、心理保健等个性化健康门诊。推广普惠托育机构与区属医疗机构间“医育学”一体模式,争创1家省级托育机构示范园。

  用心用情打造美好幸福城区。营造幸福空间,推动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提升和活化发展,让人文烟火在红砖古厝中充盈涌动;升级十里长堤旅游休闲体验,让青春浪漫与落日霞光完美交融;建设集美大桥周边岸线、山海通廊步道、杏林湾环湾慢道等高品质慢行系统,让自然之美在山海相融中浸润身心。发展幸福产业,与清华大学幸福实验室、未来实验室共建集美塔幸福展厅、幸福岛和幸福区,与中国心理健康协会共建国家级团体咨询、家庭婚恋幸福基地,推出幸福课程,举办幸福产业博览会。让美极集美成为每个集美市民时刻感受生活之美的幸福家园,让心灵之美与幸福之花在每个集美市民心中绽放。

  (五)致力城市内核塑造,打造更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集美样板

  坚持融合化发展。积极探索台胞服务新举措,不断拓展政务服务台胞台企“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与金门合作设立“两岸研学基地”。巩固提升“台青聚融友好工程”,更大力度吸引台湾青年人来集就业创业。正式启用“台商之家”,探索与金门商协会互设联络处,搭建两岸经贸文化交往交流新平台。推动台商产业融合发展基金落地,促进闽台经贸深度合作。进一步做优台企诊断辅导和二代培训服务,激发台商投资区新活力。

  加快国际化步伐。巩固与海外侨团、宗亲组织社团的交往,发挥集美校友总会纽带作用,为集美发展凝聚侨心侨力。开展“全球友好城市联动”,举办全球青年集美创业大赛,支持集美企业走访考察海外产业园区。联合华侨银行打造新交所上市服务平台,帮助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融资。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中马建交50周年为契机,大力拓展同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联系。倾心打造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

  锚定绿色化转型。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升级,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推进后溪流域和杏林湾九天湖治理,绘就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深化低碳社区、园区、景区建设。启动“电动集美”三年行动,加快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制订新能源站专项规划。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聚力活力化升级。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任务为牵引,抓实青年友好型城区建设各项任务,推出一批青年友好企业、青年发展型社区等友好单元,打造100个青年友好文体空间。全面铺开集美caz各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caz品牌和视觉体系建设,做优“青春市集”并力争实现市场化运作。

  (六)致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守矢志不渝的忠诚信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刻领会和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系统各领域各环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秉持规范严谨的法治思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以法治定规矩、划界限、促治理;坚决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决策程序的刚性约束;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行政决策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及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永葆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树立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争先意识,以创业者的作风、“拼、抢、闯”的姿态,争资源、攻项目、聚合力,着力提高政府抓落实的效率和能力,做实工作专班、定期调度、评比晾晒等机制,让真抓实干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健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增强治财理财的能力水平。着力推动财政工作模式从管理资金向治财理财转变。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家底”。科学统筹财政收支,推进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实行“大专项 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集中财力办大事、实事、要事。巩固区属国企改革成效,培育做强城市经营能力。以盘活存量资产、整治低效闲置资产为重点,全面提升资产效益。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为民初心,勇担发展之责,激发奋进之志,凝聚前行之力,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集美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12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