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围绕文化浸润提质,在打造人文魅力中心城区上实现新突破。厚植传统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持续办好“宋韵文化节”“夏衍杯”“梦溪杯”等文化活动,引进优质文博机构,加快建设博物馆群落。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郁达夫旧居等历保文保建筑保护修缮和展览展示。挖掘钱塘观潮、皋亭观桃等民俗文化,促进非遗活化利用。激活海塘文化基因,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创建省级风貌样板区3个,谋划推动十三湾巷、十五奎巷、皋亭山等区块整体提升,唤醒独特城市记忆。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擦亮“宋韵今辉”文旅品牌,实施旅游景区、特色街区、韵味百巷微改精提,深挖老字号价值,推动清河坊焕新开街,打造沉浸式体验文旅新地标。构建“遗址展馆 名胜景点 时尚演艺 街头文艺”文旅服务供给体系,推广主题式城市漫步线路5条。以文商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大力发展“四首四美经济”,落地首店、旗舰店70家以上,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开展杭州国际咖啡文化节、金秋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加大对商业外摆等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力争餐饮业、住宿业营业额均增长20%以上。以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为重点,打造“钱江”“弄潮”百赛矩阵,带动全区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优化公共文体服务供给,打造杭州邻里阅读空间8家,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100处3.5万平方米。支持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及爆款文化产品。持续深化“上城尚礼”文明新实践,完善“最美现象”培育选树机制,进一步提升上城“最美发源地”品牌影响力。

  (六)围绕功能品质提档,在推进区域内涵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精耕细作,优化城市运行功能,用“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九堡、笕桥单元控规落地,强化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序时推进五堡、六堡、海潮等tod项目以及海塘安澜工程、清江路改造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打赢回迁安置收官战,建设安置房项目12个124万平方米,安置2300户以上,办证3000套以上。探索拆改结合新模式,加强违法建筑防控处置,扩大“金牌管家”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创建未来社区22个,完工旧改小区94个,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完成全域改造,实现危房“动态清零”。持续提升居住品质,推进沿山村等城中村改造,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25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4500套,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台、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小区42个,新增停车泊位26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0个。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深化大综合城管体系建设,推进内涝治理三年行动,打造精品示范养护区3个。开展交通治堵攻坚,新增绿波带30公里,新改建可变车道60处。落实全民河长制,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流域综合治理等10个重点项目,力争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银鼎。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省级试点建设,打造宁静小区7个。全面推动火车东站、城站火车站一体化融合,探索形成跨站融合全国样本。打造生态和谐样板。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无废城市”,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省级试点工作,新建改建绿道12公里,新建公园5个,扩绿40万平方米,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个。持续推动“两车”淘汰,加强工地扬尘监管,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以内。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升级,市控以上断面水质ⅲ类以上比例保持100%。推进低碳园区、低碳工厂建设,建成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中心,加快绿色生产方式转变。

  (七)围绕民生福祉提标,在建设人人有感共富典范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构建全域片区化“十分优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域推进教共体办学,开办新校新园6所,创建现代化学校10所。启动首届“未来名师名校长”培育计划,培养未来名师名校长50名以上。持续推进“育共体·阳光行”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实施“科学报国”科学家精神培育计划,创新“城市版”劳动教育模式,深化“校外培训清朗环境”“父母茶座”“橄榄绿进校园”等试点工作,争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深化健康上城建设。实施新一轮健康上城三年行动,打造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培训基地。深入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增慢病一体化门诊3家。启动区公共卫生中心、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服务站8个。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打造数字中医馆及特色中医阁8个,打响“好中医在上城”品牌,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做优“一老一小”服务。拓展嵌入式公共服务功能,基本实现“幸福邻里坊”村社全覆盖。完善“幸福 ”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医养护驿站12家。优化“四位一体”助餐服务,丰富“家庭里”“家门口”养老场景,打造“幸福颐养”上城样板。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打响“育见幸福·浙有福娃”婴幼儿成长服务品牌,提升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儿童健康管理中心10家,幼儿园托育服务设置率达到50%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8%以上。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助联体 ”功能,推进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省级试点建设,构建“政府救助 慈善帮扶”精准救助模式。推广“特有爱·双向奔赴”品牌,实施残疾人“全龄关爱”行动,创建省级康养结合高质量助残先行区。加大西湖益联保推广力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实施“春雨计划”“青荷计划”,构建服务点位、零工市场、陪跑空间为主体的就业创业体系,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区政府从居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层面广泛征集、初步遴选形成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分别是“学有优教”在上城、“幼有善育”在上城、“安心康养”在上城、“青年有为”在上城、“幸福安居”在上城、“暖心关爱”在上城、“和美宜居”在上城、“健康活力”在上城、“安全无忧”在上城、“便捷出行”在上城、“就创帮扶”在上城、“阳光成长”在上城(详见《区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2024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的报告》)。待本次大会票选确定正式项目后,区政府将把民生实事纳入数字化平台,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闭环,抓好推进落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3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