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全年民生支出50.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05%。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社会保障持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46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443人。完成江口、吉埠中心敬老院扩建,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93个,新增养老点位970个;建成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1所,新增托位603个;城市低保人均补助以及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10%以上。教育更加均衡优质。实施校建项目18个,新(改、扩)建校舍26.64万平方米,城关幼儿园西园、梅林中心学校、吉埠中心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园位1680个、学位4400个;赣州农校重回赣县办学;中国稀金谷稀金产业学院建成并如期开学,填补了赣县无高职院校的空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赣县院区正式挂牌,区妇幼保健院升级为三级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完成整体搬迁,第三、第五、第六人民医院加快推进,2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并通过一级医院等级评审。“一圈五环”[11]路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湖江大桥全面开工建设,s221沙地至沙圩桥段、x807阳埠至坳头道路建成通车;关键路网“卡脖子”问题成功解决,全年报批路网建设用地1800多亩,批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一,g323江口至梅林大桥段、x801新星大桥至三溪、x805义源至大田等道路可开工建设。社会治理更有成效。政府债务率保持合理区间,金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信访维稳形势平稳向好,公众安全感、公安满意度位居全省优等行列。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统计调查、消防救援、退役军人事务、审计、外侨、人防、档案、科协、民宗、气象、通讯、烟草、老龄、慈善、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得到全面加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强化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法治政府建设及守法普法示范创建卓有成效。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9件、政协提案104件,办复率100%。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三公”经费逐年下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统计造假“虚假政绩”等问题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政府系统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这一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压力,困难远比想象的多,但我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奋斗激情,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扬长补短、固本兴新、锐意进取,在赣县发展史中不断演绎精彩。我们立足实际、迎难而上,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举全区之力推进土地开发及“旱改水”整治,新增耕地661.8亩、水田836.3亩,占补平衡库实现“由负转正”,扭转了五年以来“双倒挂”[12]的被动局面。全年完成土地报批5769.97亩,报批数量比前两年总和多1242.14亩,是近十年最多的一年,也是全市报批最多的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用地保障。鉴于我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亡人数占全区非正常死亡人数90%,我们实施城乡道路安全隐患“歼灭战”,完成908处高风险点位、681处中低风险点位整改,道路亡人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同比下降20.6%、20.3%,最大程度守护了群众安全出行“生命线”。高质量完成电力线路廊道清理715.7公里,因电力设施引发的森林火灾事故起数较去年下降80%。停工长达九年的金融大厦烂尾楼按下“重启键”,有力解决了严重影响赣县市容市貌的难点问题。在全市率先完成“保交楼”任务,557户购房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新(改)建教师宿舍770间、教师保障性租赁住房686套,新增独立卫生间806间,受益教师达2762人,教师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让广大教师更有尊严的在我区教书育人。我们着眼未来、统筹兼顾,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全市首个千吨级货运码头赣州港五云综合枢纽码头正式开港,赣县成为全市唯一拥有“水路货运码头 铁路中转货站 高速公路出入口”核心交通枢纽的县份。与省港口集团补签合作协议,项目、业务优先布局赣县,区内企业可享最优政策,必将加快要素周转,提升产业竞争力,未来赣县将成为南融北接、东进西突、通江达海的开放前沿。赣州高新区化工集中区仅用不到8个月的时间顺利通过省级认定,现代化产业发展将迎来广阔天地。随着滨江、新塘路等5个社区揭牌成立,换届以来12个新增社区全部实体运行,城区由原来的6个社区增设到18个社区,社区工作者由原来的54人增加到306人,经费由原来的每年200余万元增加到每年2300余万元,社区的增设极大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办事,广大群众给予一致认可。投资4亿元实施贡江大道改扩建工程,增设赣南大道快速路进出赣县主城区匝道,实现赣县城南城北核心区相互联通、赣县与中心城区之间快联快通,破解了京九铁路割裂城南城北的历史瓶颈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和三维建模[13],对城区地下1634公里的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各种管道建立地下管网电子数据库,将有效避免马路反复开挖、污水管道漏接错接、管线老化安全隐患等问题,有力保障了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运行。在全市率先实施“储水、扩库容”行动,修复提升山塘、水库152座,扩库容229.12万方,总库容是三年前的1.72倍,相当于新建了2座小一型水库,保障了超8万亩农田灌溉用水,惠及近20万群众,储水抗旱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在全市率先系统研究客家民居建筑特色元素,编制《赣县乡村风貌管控规划》和《赣县乡村建筑风貌营造指引》即将出版,为乡村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宜居环境、传承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彰显客家传统建筑特色提供有效指导。我们干在实处、勇立潮头,赣县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区拿出3个链条式、集群式发展项目参与比拼,在全市项目大会战流动现场会中勇夺第二名,是全市唯一连续5年实现进位的县(市、区),再创历史最好成绩。稀土新材料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产业集群,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数量是去年的8倍,其中净增12家、居全市第一,高企申报工作创历史最好成绩,经验做法全市推广。先后举办第二届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全国首届稀土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2023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全省科技助力未来乡村发展大会、全市首届赣南茶油展销会等行业盛会。成功承办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祭祖大典,400余名全体主席团成员频频点赞,“客家摇篮”名片享誉全球。赣县老旧小区改造模式代表江西参展第21届中国城博会,获住建部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全国推广。《赣县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实践》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成功出版,城市园林建设“赣县经验”全市推广。获评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园区、全省优秀健康县区、全省“美丽活力乡村 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等荣誉称号。赣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