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乡村振兴为重点,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下功夫。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全力建设农业强县,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紧抓稳粮保供不放松。巩固拓展“全省粮食产业特色县”创建成果,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玉米单产和大豆产能提升工程、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发展粮食订单生产,确保全县粮食实际播种面积稳定在57.1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9万吨以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产,实现“双保”目标。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项目,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新建提质高标准农田4.6万亩,实施“数字大田种植”示范项目。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抓好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提高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紧抓巩固衔接不懈怠。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要加强动态监测帮扶。持续提升“三保障”水平。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稳岗纾困政策,及时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贴、稳岗补贴、外出务工奖补等各类补贴。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吸纳弱劳力、半劳力及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培训致富带头人120人、太行家政200人。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新培育示范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稳慎开展农村各项改革,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强化收益分配。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到60%以上。申报3个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车间稳定在15个以上,新发展1000余户庭院经济。抓好光伏收益分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稳定在1万人以上,小额信贷投放达到5000万元以上,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左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紧抓乡村建设不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新改建农村户厕3000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覆盖109个行政村,服务人口6.25万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盘活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三块地”,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五)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在打造“三晋花园·水美名城”上下功夫。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三晋花园·水美名城”知名度和影响力。

  城市更新要再提质。完善县城雨污分流管线建设和市政道路提质改造工程。抓好第二批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规划县城东外环道路,与南、北、西外环路形成闭环,分流过境交通,开拓发展空间。实施县城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推进县城供水扩容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县城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保护提标升级改造工程。探索实施县城矿泉水直饮工程。抓好县城集中供热提质改善,推进城镇集中供热工程。

  基础建设要再提档。抓好71公里环湖旅游路、18.1公里208国道栋村至寺南线南庄旅游公路、5公里圪垯至上官建制村通双车道、46个较大人口自然村67.5公里通硬化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续建新建项目。完善沁州北路延伸段道路建设工程。完成45个行政村2600余户农户高压线路改造。加强水源地保护,谋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月岭山、圪芦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申报创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

  县城管理要再提级。加强规划引领和空间管控,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严格城市管理执法,坚决整治脏、乱、差问题。建立交通安全劝导站。狠抓县城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谋划新建综合游园、垂钓花园、绿化公园,同步规划停车场、充电桩。加大“两违”建筑整治。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和生态绿地系统保护。完善街巷更名工作,提升水美名城文化内涵。

  (六)以生态文明为底色,在强化污染防治、建设美丽沁州上下功夫。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发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沁州,坚决守好生态红线。

  打好治污关键仗。一要聚焦蓝天保卫战。重拳整治大气污染、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加强联防联控,推进散煤清零,确保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5%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二要聚焦碧水保卫战。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建立管控监督长效机制。推动山西能投养殖粪污无害化循环利用。完成段柳断面水质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做好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三要聚焦净土保卫战。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引深“清废”专项行动。

  筑牢扩绿基本盘。开展“增绿、增效”行动,新造林绿化1.8万亩。推进“两高”连接线绿化。完成森林抚育1.5万亩,高标准建设2个园林绿化示范村庄。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一体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增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牵好降碳牛鼻子。申报创建碳汇试点县,落实“双碳”“双控”目标。华安焦化公司等企业要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开展近零排放、零碳建筑试点。支持县属19.15万亩商品林以收储、流转、质押等方式,参与碳汇市场交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67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