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在正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正定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立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正定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正定发展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每个人都很不容易;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们抢抓省市支持正定高质量发展机遇,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我们奋勇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正定,对外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正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先后荣获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首批创新型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坚定不移抓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89亿元、增长14.28%,全面完成年初既定任务目标,为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作出正定贡献。
——全力以赴上项目,发展后劲显著提升。坚持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同福集团总部、一汽新能源商用车全国运营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户,全年累计上报签约项目301个、总投资630.26亿元,预计招商工作全市年度排名第一。均和云谷·正定科技港、京东智能电商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建设,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97亿元、占比131.26%,全县项目数量、投资额和争取专项债资金均实现大幅提升。
——聚焦产业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25.1:63.6,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提高52.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明确发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总部经济“4 1”主导产业,新引进“4 1”项目占比达53.8%,预计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2%。成立数字经济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板材家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工业运行企稳回升,新增规上企业30家、总数突破180家,工业投资增长200%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0%以上。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南关古镇获“石家庄市十大特色商业街区”称号。现代农业稳步推进,预计粮食总产完成6.08亿斤、同比增长6.85%,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分别达到37家和28家,荣获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创新先行县,国务院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激励通报、奖励2000万元。
——完善功能提品质,园区能级显著增强。新区发展成效显著,安济路、迎旭路西延等12条20公里道路竣工通车,12条23公里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建成换热站18座,中心湖2号能源站、污水源能源站投用,市档案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正定新区新校区等竣工,总部经济产业园注册企业108家,规划建设数字科技、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和综合保税四个产业园,发展模式不断优化。高新区成功迈入千亿级园区,路网管网基础设施、创新中心等加快建设,首创“三函两表一单”项目管理模式,推进区域评估全覆盖,实施“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服务”作为2022年河北自贸区第四批制度创新案例向全省推广。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提速提效,主干道路尉佗街、长宁路全力推进,龙常1线高压线改迁完成,常山北明云数据中心、讯网科技、玥云数字产业园等项目陆续建成运营。
——统筹发展补短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活化利用24项古城保护工程,成功创建第二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新城大道北延等6个重点公路建设工程高标准完工,邦秀路、怀丙路跨新元高速引桥通车,正灵路全线通车,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实施40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改造提升55个老旧小区和129条小街小巷,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7公里,10条普通小路变身精品街道,东垣街、向荣街获评省级精品街道,总长度12.6公里的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二期竣工,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提质升级样板示范县。拆除“违临陋”建筑1700余处、74万平方米,“四纵”道路沿线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在全市率先清零,见缝插绿、拆违增绿新建6个口袋公园,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绿地率达37.8%。南牛乡撤乡设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跨出新的一步。提升农村问题厕所5万余座、公厕40座,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达72个,吴兴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厕所革命”经验做法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大会推广。
——深化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企业达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5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8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222家、增长181%,扣除额3.4亿元、增长15%。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达6.9亿元。强化创新平台培育,新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盛华集团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常山生化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a类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出“秒批秒办”审批模式十项措施,对企业投资类项目推行“函证结合 承诺制”“四证齐发”改革,被评为全市“十佳改革创新经验”。全县开启“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不动产登记服务新模式。组建国有资产控股运营集团,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784万美元、居全市第二,预计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85亿元、居全市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