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布局绿色产业。壮大和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抢先新型能源产业布局,完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推进总投资23亿元的众凌光伏、大唐光伏、京能光伏、中电建风电以及晋中电投屋顶光伏等5个续建项目年内并网发电,开工建设总投资33.8亿元的大唐光伏(二期)项目以及华能、晋中电投、中电建、中核汇海、夏凌、格盟国际、京能等7个风电项目,协调保障总投资95亿元的中润盛和垂直轴微风发电项目顺利落地,实现全区新能源发电总量达1000mw。抢抓甲醇经济发展机遇期,鼓励格盟国际、华顿集团与国家怀柔实验室探索实践二氧化碳制醇项目,努力在甲醇合成制备上闯出一条新路。提升甲醇汽车、甲醇燃料推广力度,国省县乡道路增设甲醇加注站点,支持吉利集团研发工程、农机等多类型甲醇专用车型,开辟甲醇灶具、甲醇锅炉等应用场景,不断挖掘甲醇产业发展新蓝海。

  各位代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未来制高点、构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开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三)强化创新引领激活力,打造校地融合与双向赋能的“榆次路径”

  发挥大学城资源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对接,扛起“把‘晋中有座大学城’变成‘晋中是座大学城’”的属地担当。

  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共同体。健全校地合作机制体制,落实《榆次区全方位推动校地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来榆创办科技型企业,叠加兑现税收、技术转让、创办孵化器、申报科技项目和科技型企业等奖扶政策,支持有突出贡献高校教师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选进入青联、工商联、行业协会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优先交流到区直部门、学校、医院、企业等挂职副职,让榆次抢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落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工程,坚持大学城、职教港毕业生在榆就业优先原则,发挥区人才就业服务中心、“书咖·艺术里”等服务平台作用,创建大学生人才信息库,让榆次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第一选择”。注重高校人才引领驱动,邀请高校博士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组织开办“博士大讲堂”100场以上,让榆次跻身新时代人才队伍的“第一梯队”。

  画好校地融合发展同心圆。积极为高校融入城市创造条件,落实《榆次区街道社区与高校“校地融合”联合共建指导意见》,1个街道对接1所高校、1个社区联系1所院系,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推动党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基层治理共同参与。做好社会服务保障,拿出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每名高校教师子女一次在全区范围内择校入学机会;选取优质房源,低于市场价格向高校教师、新就业学生定向控价销售;在大学城周边优化配置“2个卫生服务中心 5个站”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宽松落户政策吸引高校师生及亲属留榆生活;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甲醇汽车消费券;落实a级景区对驻地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政策,不断让大学城师生对榆次这座城市产生心理和情感认同。

  提升科技创新载体活跃度。引深推进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在“大起底”“大调研”基础上,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带动一批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成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平台延伸基地,有效推动“大对接”“大转化”“大观摩”。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努力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应用型科技成果。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积极为企业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年内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各1户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户,推动20项产学研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努力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各位代表!高校是城市的名片,城市又是高校的港湾。我们要聚焦“双融双创”,深化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努力成为山西校地合作第一受益区。

  (四)强化乡村振兴固根基,绘就和美乡村与共同富裕耦合发展的幸福图景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与做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力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切实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持续抓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整改,引深拯救废弃大棚行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41万亩、粮食产量超过3.19亿斤。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果品、蔬菜分别达15万吨、50万吨,生猪出栏达32万头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东阳、修文等2镇11村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15村3.5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展2千亩土地开发、2万亩耕地提质改造工程,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

  有力提升乡村环境颜值。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成15个以上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开展“三类村”创建活动,以“巩固完善、创建精品、示范引领”为重点,按照“十有十能”标准,围绕东线示范廊带、西线国省干道,优先打造乌金山后沟、修文西郝、东阳车辋等精品示范村;以“补短板、提标准”为重点,围绕“六化”目标,重点打造乡镇政府所在村及大学城周边的志村、聂店村等提档升级村;以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立足“一拆三清一改”要求,全面将脏乱差村庄纳入环境整治村范围,力争全区每年建设1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辐射带动3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置覆盖面,启动庄子、北田、东阳、修文等城南四乡饮用水源置换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完工郭家堡、东赵、长凝、庄子、使赵等五乡25处农村供水水质提升项目,开展20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1处水质消毒设施配套提升,实施1000座农村厕所改建,加强“四好农村路”运营养护,让乡村美成为榆次农村的鲜明标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105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