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人才创新步伐。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引导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智改数转”,支持骨干企业同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畅通研发、转化、应用链条,全面激活企业创新动力。认真落实吉林省人才政策3.0版,开展创新人才引育工程,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启动运营延边大学珲春校区“双创基地”。全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户,新增规上企业4户。

  (三)坚定不移抓平台、拓通道,持续擦亮开放金字招牌。

  建强开放平台。加速释放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做大做强平台经济。壮大配额商品保税加工、保税商品跨境物流分拨等业务,提升商品车、二手车转关及保税出口影响力,确保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投入使用,综保区贸易额增长36%以上。适时调整互市贸易、边民合作社管理办法,健全互贸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增加互贸落地加工核定扣除品类,谋划实施聚源粮食加工、凯锋海参精加工等项目,力争互贸落地加工产值突破20亿元。扩大中俄国际邮件“9610”出口业务规模,开工建设东北亚跨境云仓,深化与ozon、wb等俄罗斯电商平台合作,丰富日韩等国商品进口种类,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电商综合体,跨境电商贸易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拓展开放通道。扎实做好“增量、扩能、便利、均衡”文章,启动新建珲春口岸联检楼,完成圈河口岸专用道路工程,确保珲春口岸、铁路口岸h986查验设施投入使用,协调俄方加快建设新克拉斯基诺口岸,稳定运营“珲欧”班列、整车出口班列、清洁能源进口班列等跨境运输线路,加密开行频次、拓宽运输范围,力争各口岸实现过货400万吨。在培育壮大既有航线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山东、浙江、上海等地港口企业合作,争取增加日照港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持续织密海上航线网络。力争民用机场年内完成选址批复,珲春至圈河高速开工建设。

  提升外贸规模。聚焦“进口多元并进、出口提质增量”目标,强化重点外贸企业包保机制,巩固煤炭、铜精矿等传统大宗贸易,扩大海产品、中药材、原粮等产品进口比重。积极对接俄气集团、国储能源、中石化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尽快启动天然气海运进口、吉星液化天然气中转站、鸿兴能源二期仓储物流等项目,全力做大清洁能源进口总量。支持二手车备案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持续优化整车出口通关流程。搭建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推进“跨境电商 市场采购贸易”融合发展,力争备案企业数量、贸易额实现较大突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0亿元、增长30%。

  (四)坚定不移抓消费、扩内需,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精准投放政府消费券,精心筹备住房、家居建材、汽车家电、美食服装等促销活动,营造“月月有主题、全年不间断”波浪式消费热潮。实施商业设施提升工程,规划布局更多地标性商业中心、特色街区,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确保佰盛城市广场投入使用,华隆三疆不夜城开工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挖掘“宅经济”“云消费”等新型消费潜力,加强直播电商基地建设和本地“网红”培育,激活更多消费热点。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围绕构建“两极、三带、六区”⑥全域旅游新格局,不断夯实旅游基础建设,着力推进防川景区升级改造、圈河国门景区等项目,建成运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虎豹科普教育及资源展示项目,形成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充分彰显区位、生态特色,高质量筹办东北亚文化旅游美食节、国际东北虎豹节等节庆活动,扩大防川边境国际自行车赛、边境马拉松等赛事影响力,打响“蟹逅珲春”“三国圣境”文旅品牌。加快创建跨境旅游合作区,推动恢复中朝跨江游、中俄自驾游,努力打造东北亚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精准助企行动,推进减税降费、降本减负、援企稳岗等政策直达惠企,建立完善重点企业“面对面”走访、困难企业“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加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政银企高效对接、良性互动。大力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分类建立企业培育库,完成“个转企”60户,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户、经营主体4000户以上。

  (五)坚定不移抓三农、提品质,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突出抓好“田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4.15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6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9万亩。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中猪产业园、鑫丰牧业小镇二期建设,重点推进气态立体生态种植、马滴达木耳产业园、南山村人参加工等产业项目,力争经济作物产值达到4.64亿元。深挖“虎豹之乡”品牌核心价值,积极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新增“二品一标”认证2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家、州级龙头企业2户。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进一步扩大5g网络覆盖面,开工建设大江大河治理三期、马滴达危桥改建等项目,确保圈河排涝站改造、珲春河重点段治理工程主体完工。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行管理,建成13个村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创建“百村示范”“千村美丽”示范村屯28个,打造干净人家600户以上。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加大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持续做好农民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人才返乡入乡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和闲置宅基地,鼓励发展民宿餐饮、观光采摘、庭院经济、农村电商等多元业态,努力打造一批“强村样板、富民典范”,持续解决“空心化”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97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