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70.02亿元,较年初新增84.16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377.62亿元,较年初新增27.26亿元,较上年增长7.8%,其中短期贷款27.10亿元,中长期贷款93.05亿元。证券机构累计成交量327.31亿元,同比下降1.41%;客户资产量22.11亿元,下降1.12%。
2022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7.30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6亿元,增长8.9%;人寿险保费收入11.74亿元,下降6.0%。保险业累计赔付3.86亿元,下降6.0%,其中:财产险赔付3.43亿元,下降5.5%;人寿险赔付0.43亿元,下降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7所,在校学生94288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230人,毕业生366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8277人,毕业生5960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3446人,毕业生6636人;幼儿园132所(公办77所、民办55所),在园幼儿2077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2人;职业高中5所,在校生48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铜川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招生3251人,毕业2661人。
2022年,全市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2家,年末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91家;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潜在瞪羚企业1家,市级瞪羚企业4家。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9项,杨凌农高会后稷奖11项;秦创原引用高层次人才立项数26项。立项实施2022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9项,成功申报2023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0项,合同成交额2.15亿元。专利授权619件,其中发明授权34件。2021年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7亿元,投入强度0.43%。
十、文化、旅游和档案
2022年,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5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8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77.84万册。
2022年,市委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度铜川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征集项目34个,14个项目入选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广播剧《天青色的回响》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舞台剧剧本《炉火千年》入选陕西省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电影《闪亮的军号》《迷途重生》在全国院线上映,《夜宿梨树湾》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2022年,共接待游客809.93万人次,同比下降30.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21亿元,下降54.23%。
2022年,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馆藏全宗661个,馆藏案卷29.35万卷,保管档案96.78万件,馆藏资料6.84万册。
十一、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808个,其中医院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2个,卫生院32个,村卫生室477个,门诊部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健康教育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5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07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33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621人,注册护士 3935人,疾病预防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33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49人。
2022年,全市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15次,组团参加了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年度比赛,奖牌50枚,其中金牌5枚。年销售体育彩票11900万元,较上年下降2.64%。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2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81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5,比上年上升1.7%,pm2.5浓度同比上升8.3%,pm10浓度上升3.0%。
2022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人,同比持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6起,下降25%。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37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27元,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2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2:1。
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15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4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842个。
2022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6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9.0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0.7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64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1.6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0.51万人,城乡居民51.18万人。
2022年,全市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个,床位1102张,共有67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89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62万人。自2020年10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每人每月63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年4830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后,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五上”企业入统标准: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②限额以上商贸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③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二个门类和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大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门类和社会工作大类。④有资质的建筑业是指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⑤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是指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